当前位置:龙翔文秘网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除夕节有什么传统风俗11篇

| 浏览次数:

除夕节有什么传统风俗11篇

除夕节有什么传统风俗篇1

1、年年有余

原料:黄鱼、番茄酱、糖、醋、茹粉、葱花、蒜米、笋丁

制法:将黄鱼切十字花刀,下八成油炸熟捞出,锅留底油,下上述调料,勾芡,淋在鱼身上即成。

2、·年年糕

原料:红年糕、白年糕、糖、水、茹粉

制法:将红、白年糕改刀成长方形块状,沾上茹粉下过油,捞出摆放在盘中。锅中放入糖水,待糖融化时勾芡淋在年糕上即成。

3、·十锦太平燕

原料:鹌鹑蛋10粒、肉燕、香菇、胫花、冬笋、西芹、肚片、萝卜、盐、味精、绍酒、麻油

制法:将鹌鹑蛋、肉燕调好味倒入碗中,将上述原料切片、飞水后捞出,淋上绍酒、麻油,摆在原料上即成。

炒芥菜和春卷也是年夜饭里必不可少的而且还有着发财的寓意。

除夕节有什么传统风俗篇2

北方人包饺子,南方人做年糕。水饺形似"元宝",年糕音似"年高",都是吉祥如意的好兆头。除夕之夜,全家人在一起吃"团年饭",有一家人团聚过年的味道。吃团年饭时,桌上的"鱼"是不能动的,因为这鱼代表"富裕"和"年年有余",象征来年的"财富与幸运",它属于一种装饰,是碰不得的。关于年的由来,还有一个传说。相传在远古时候,我们的祖先曾遭受一种最凶猛的野兽的威胁。这种猛兽叫"年",它捕百兽为食,到了冬天,山中食物缺乏时,还会闯入村庄,猎食人和牲畜,百姓惶惶不可终日。人和"年"斗争了很多年,人们发现,年怕三种东西,红颜色、火光、响声。于是在冬天人们在自家门上挂上红颜色的桃木板,门口烧火堆,夜里通宵不睡,敲敲打打。这天夜里,"年"闯进村庄,见到家家有红色和火光,听见震天的响声,吓得跑回深山,再也不敢出来。夜过去了,人们互相祝贺道喜,大家张灯结彩,饮酒摆宴,庆祝胜利。为了纪念这次胜利,以后每到冬天的这个时间,家家户户都贴红纸对联在门上,电灯笼,敲锣打鼓,燃放鞭炮烟花;夜里,通宵守夜;第二天,大清早互相祝贺道喜。这样一代一代流传下来,就成了"过年"。除夕的高潮是年饭后长辈发"压岁钱"。接着就是张贴春联和门神,并关上大门。到初一的早上才开门"接财神"。接下来就是全家人守岁到凌晨。除夕夜的灯火,通宵不熄,俗称"光年"。

各地的除夕风俗大致相同,但有些地方的风俗很有特点,如苏州、北京、台湾等。苏州的除夕守岁时,都要等待从枫桥寒山寺传来的洪亮钟声。当钟声穿过沉沉夜色,传到千家万户时,就标志着新春的来临。无论春夏秋冬,每日半夜正交子时,寒山寺中就会传出这口巨钟的洪响,民间称为"分夜钟"。这口钟,已成为苏州城乡方圆数十里人民生活的时间信息。寒山寺钟声还出现在诗中,流传最广的就是唐代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现在,每年除夕,苏州寒山寺仍遵循万古不变的古老习俗,击钟以分岁。姑苏城乡,到了守岁的最后一刻,会从广播中传出宏亮的寒山寺钟声,报导一年的开始。千家万户,听到钟声,爆竹齐鸣,使古老的寒山寺钟声成为了一种时代的象征。北京的除夕这一天更是忙碌,祭祖、接神、接灶。祭神拜祖的仪式一开始,整个北京城便淹没在一片震耳欲聋的爆竹声中。人们还在自己家院子里,铺上芝麻秸,全家人都去踩,叫"踩岁",取长命百岁的意义。除夕通宵灯火齐明,人们辞岁守岁。当新年的钟声敲响时,各家的饺子也下锅了,人们尽情的娱乐。

除夕在台湾不叫除夕,而叫"过年日"。午后,在厅堂神龛前上供牲体。到了晚上,合家焚香叩拜,然后对长者辞岁。接着是"围炉",也就是丰盛的年夜饭,一家人围坐一桌,桌上摆满菜肴,桌下放置火盆。"围炉"为除夕带来高潮,远在他乡的游子,除非万不得已,再远再忙也要赶回家团圆。年夜饭后,便高燃蜡炬来守岁,儿媳妇为长辈们添富寿,不能早睡,坐得越久,长辈得富寿越长,这是表示孝心。

除夕的由来除夕是指每年农历腊月的最后一天的晚上,它与春节(正月初一)首尾相连。“除夕”中的“除”字是“去;易;交替”的意思,除夕的意思是“月穷岁尽”,人们都要除旧部新,有旧岁至此而除,来年另换新岁的意思,是农历全年最后的一个晚上。故此期间的活动都以除旧部新,消灾祈福为中心。周、秦时期,每年将尽的时候,皇宫里要举行“大傩”的仪式,击鼓驱逐疫疠之鬼,称为“逐除”,后又称除夕的前一天为小除,即小年夜;除夕为大除,即大年夜。

除夕是一年中最使人留恋的一晚。除夕之夜,最为热闹、喧阗,天一抹黑,孩子们或者半大小伙子,早已拿着香火,东一声、西一响地放起鞭炮来了,胆大的放大炮仗,年幼的一只手捂着耳朵,远远地探着身子点,其他小孩两手捂着耳朵,紧张而又焦急地等待着……。此情此景,头发白了都不能忘记。还有一个关于“除‘夕’兽”得传说相传,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夕”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夕"长年深居海底,每到一年的最后一天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一年的最后一天,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夕"兽的伤害。有一年的最后一天,桃花村的人们正急急忙忙上山避难,从村外来了个乞讨的老人,只见他手拄拐杖,臂搭袋囊,银须飘逸,目若朗星。乡亲们有的封窗锁门,有的收拾行装,有的牵牛赶羊,到处人喊马嘶,一片匆忙恐慌景象。这时,谁还有心关照这位乞讨的老人。只有村东头一位老婆婆给了老人些食物,并劝他快上山躲避“夕”兽,那老人捋髯笑道:"婆婆若让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夕’兽撵走"。老婆婆惊目细看,见他鹤发童颜、精神矍铄,气宇不凡。可她仍然继续劝说,乞讨老人笑而不语。婆婆无奈,只好撇下家,上山避难去了。

半夜时分,"夕"兽闯进村。它发现村里气氛与往年不同:村东头老婆婆家,门贴大红纸,屋内烛火通明。"夕"兽浑身一抖,怪叫了一声。"夕"朝婆婆家怒视片刻,随即狂叫着扑过去。将近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砰砰啪啪"的炸响声,"年"浑身战栗,再不敢往前凑了。原来,“夕”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这时,婆婆的家门大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夕"大惊失色,狼狈逃蹿了。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难回来的人们见村里安然无恙十分惊奇。这时,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赶忙向乡亲们述说了乞讨老人的许诺。乡亲们一齐拥向老婆婆家,只见婆婆家门上贴着红纸,院里一堆未燃尽的竹子仍在“啪啪”炸响,屋内几根红蜡烛还发着余光……;欣喜若狂的乡亲们为庆贺吉祥的来临,纷纷换新衣戴新帽,到亲友家道喜问好。这件事很快在周围村里传开了,人们都知道了驱赶"夕"兽的办法。从此以后,人们把这一天叫做除夕。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过年”。

除夕节有什么传统风俗篇3

太古时期,有一种凶猛的怪兽,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们管它们叫“年”。它的形貌狰狞,生性凶残,专食飞禽走兽、鳞介虫豸,一天换一种口味,从磕头虫一直吃到大活人,让人谈“年”色变。后来,人们慢慢掌握了“年”的活动规律,它是每隔三百六十五天窜到人群聚居的地方,而且出没的时间都是在天黑以后。

算准了“年”肆虐的日期,百姓们便把这可怕的一夜视为关口来煞,称作“年关”,并且想出了一整套过年关的办法:每到这一天晚上,每家每户都提前做好晚饭,熄火净灶,再把鸡圈牛栏全部拴牢,把宅院的前后门都封住,躲在屋里吃“年夜饭”,由于这顿晚餐具有凶吉未卜的意味,所以置办得很丰盛,除了要全家老小围在一起用餐表示和睦团圆外,还须在吃饭前先供祭祖先,祈求祖先的神灵保佑,平安地度过这一夜,吃过晚饭后,谁都不敢睡觉,挤坐在一起闲聊壮胆。就逐渐形成了除夕熬年守岁的习惯。

除夕节有什么传统风俗篇4

1、巧裁幡胜试新罗,画彩描金作闹蛾。从此剪刀闲一月,闺中针线岁前多。——查慎行《凤城新年辞》

2、守岁阿戎家,椒盘已颂花。盍簪喧枥马,列炬散林鸦。四十明朝过,飞腾暮景斜。谁能更拘束,烂醉是生涯。——杜甫《杜位宅守岁》

3、迢递三巴路,羁危万里身。乱山残雪夜,孤独异乡人。渐与骨肉远,转于童仆亲。哪堪正飘泊,明日岁华新。——崔涂《巴山道中除夜有作》

4、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我年已强壮,无禄尚忧农。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孟浩然《田家元日》

5、今夕为何夕,他乡说故乡。看人儿女大,为客岁年长。戎马无休歇,关山正渺茫。一杯椒叶酒,未敌泪千行。——袁凯《客中除夕》

6、千家笑语漏迟迟,忧患潜从物外知。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黄景仁《癸巳除夕偶成》

7、暮景斜芳殿,年华丽绮宫。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阶馥舒梅素,盘花卷烛红。共欢新故岁,迎送一宵中。——李世民《守岁》

8、事关休戚已成空,万里相思一夜中。愁到晓鸡声绝后,又将憔悴见春风。——来鹄《除夜》

9、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王安石《元日》

10、病眼少眠非守岁,老心多感又临春。火销灯尽天明后,便是平头六十人。——白居易《除夜》

除夕节有什么传统风俗篇5

又是一年除夕夜

烟花灿烂无情在

旧昔新岁情真切

匆匆流年难倒回

转眼春节到,向你拜年早:

一拜全家好,二拜收入高;

三拜不变老,四拜烦恼消;

五拜儿女孝,六拜幸福绕;

七拜困难少,八拜忧愁抛;

九拜平安罩,十拜乐逍遥!

春节到,春节到,穿新衣戴新帽,雪里看花梅走俏,

春节到,春节到,贴春联下水饺,只只白鹅水中跳;

春节到,春节到,告别单身也挺好,今年领了结婚证,

明年就把儿子抱, 春节到,春节到,春晚看罢放鞭炮,

本山谢幕辞旧岁,新人朝气迎春宵;

春节到,春节到,三口之家最是好,儿子得了大奖状,媳妇拾了个金元宝 .....

是是是,好好好,祝你节日愉快万事如意时时有欢笑!!

新春到,放鞭炮,煮饺子,开口笑,穿新衣,戴新帽,压钱儿,少不了。

年三十,贴门神,除夕夜,熬疲劳,大初一,新年好,人人出门脸带笑,

拜长辈,身体好,拜朋友,事业高,拜财神,发元宝,来年一定好好好!

春节来到喜临门,送你一只聚宝盆,

装书装本装学问,装金装银装财神,

装了健康装事业,装了朋友装亲人,

时时刻刻都幸福,平平安安交鸿运!

除夕节有什么传统风俗篇6

除夕晚上的家宴俗称年夜饭,也叫团圆饭。这时家庭成员要尽可能地齐全,许多远在外地的家庭成员也总要在年夜饭之前赶回家中,因此这顿年夜饭又称“团年”。

我国早在汉代就有除夕吃团圆饭的习俗。旧时,由于生活水平较低,平时做不到饮食丰厚,只有到了过年时才能改善一下,因此对年夜饭的质量和内容要求较高,饭菜要尽可能丰富,一是为了解馋,二是这种充实感预示着来年的丰衣足食。

关于年夜饭来历的传说流传着不少有趣的传说故事。其中,流传的比较广泛的,是一则关于人们齐心协力共同抵御“年”的故事。

相传古时候,有一种头如狮子身如壮牛的凶恶怪兽,到了冬天山中的食物稀少了,便要跑出山来闯进村子,见人伤人,见畜伤畜。因此一到冬天,人人惊恐,村村不安。大伙儿只得搬到远远的地方去逃避“年”的伤害。时间长了,人们发现“年”虽凶猛,却也害怕三样东西:一是鲜红的颜色,二是明亮的火光,三是巨大的声响。于是大家商量,只要家家都具备这三样东西,“年”就一定不敢进村了。

到了冬天,凶恶的“年”快要出山进村侵扰了,村里的人相互约定,家家户户的门上都挂上用红色涂抹的大木板,门口烧着旺旺的火堆,夜里大家都不睡觉,在家里敲敲打打,到处发出巨大的声响。夜深了,“年”窜到村口,只见处处红色,处处光亮,兼之巨响遍传,十分害怕,赶快掉头躲进山里,从此不再出来危害村民和牲口了。第二天清早,全村的人聚在一起,为驱逐凶兽获得的胜利互相祝贺道喜。这是一个多么不易得来的日子!

每到冬天,人们总是忘不了往年防御“年”进村侵袭的日子,家家户户照样挂上红色木板,点着火堆,通宵敲敲打打,第二天便也相互道喜,欢庆平安。这样代代相传,“过年”的习俗就形成了,为了庆祝过年,过年吃年夜饭的习俗也就流传下来了。

除夕节有什么传统风俗篇7

1、皆围着桌吃饭,不分长幼皆一起吃,在家的成员一定要等到全家到齐了才可动筷子,也要为未能回家吃团员饭的家人摆碗筷,寓意合家团圆,幸福美满。

2、年夜饭不要吃得太快,每样菜最好都要吃一口,因含有吉祥意味,所以在年夜饭中是不可少的,如:芥菜要一根一根从头吃到尾,预示年首才能长长久久。菜头表示好、彩头。全鸡象征全家福。吃鱼丸、虾丸、肉丸,乃指三元及第之意(即状元、会元、解元)。

3、餐桌上唯有鱼不能吃,表示富裕和年年有余之意。

4、如果你家中供奉神灵等,要记得在除夕的晚上饭后二十三时上头炷香,这是敬拜神灵,祈求期盼神灵在新的一年会保佑自己和家人行大运,吉祥如意,平安健康。

5、大年三十晚上辞旧迎新,一定要吃饺子,在众多的饺子中只包上几只带有硬币的(现在人们讲究卫生,就用花生或其他果仁来代替。),谁吃到了这样的饺子就预示着在新的一年里会交好运,有吉祥之意。

6、如果长辈给晚辈添饭加菜,若吃饱了不想要,不能说“不要”,而是说“有了”。

7、如果个别茶果吃完了,要说“吃兴了”或“太多了”,而不是直接说“没有了”。

8、年夜饭就餐前,必须要先要准备供品祭祀祖先。

除夕节有什么传统风俗篇8

除夕有很多的禁忌。如忌言鬼、死、杀等不吉字眼、忌打碎碗碟,忌恶声谩语,忌随地便溺,忌泼污水、灯油于地等。人们在大年三十到来时,一面欢度佳节,喜庆丰收,一面洗澡更衣、打扫卫生,以驱疫病、除恶鬼。尤其是在年夜饭时,有更多的禁忌。

1、长辈给晚辈添饭加菜,如果吃饱了不想要,不能说“不要”,而是说“有了”;如果个别茶果吃完了,要说“吃兴了”或“太多了”,而不是直接说“没有了”

2、年夜饭就餐前,必须要先要准备供品祭祀祖先。请祖灵之前,家庭成员和物品必须齐全。祖灵请来之后,供桌两旁的座位,任何人不得占用,不得吵闹,更不准骂人。大祭祖灵时,不得高呼小孩的名字。正式进餐时,特别忌讳有人来串门。

3、吃完年夜饭后,有除夕守岁的风俗。同时,要遵守一些守岁的禁忌,禁忌大声喧哗,禁忌照镜子,禁忌打碎器物。

除夕节有什么传统风俗篇9

相传,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夕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经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村 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夕兽的伤害。

这年除夕,桃花村的人们正扶老携幼上山避难。乡亲们有的封窗锁门,有的收拾行装,有的牵牛赶羊,到处人喊马嘶,一片匆忙恐慌景象。这时,村外来了个半大的孩子,只见这孩子长得浓眉大眼,漂亮可人。这小孩子来到村东头见着一位老婆婆问起大家为何惊慌。老婆婆无奈告 诉孩子夕又来做乱,并劝他快上山躲避“夕”兽,那孩子笑道:“婆婆~我的名字叫做年,让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夕’兽撵走”。老婆婆惊目细看,见他 气宇不凡。可她仍然继续劝说,年笑而不语。婆婆无奈,只好撇下家,上山避难去了。

半夜时分,夕闯进村。它发现村里气氛与往年不同:村东头老婆婆家,门贴大红纸,屋内 烛火通明。“夕”兽浑身一抖,怪叫了一声。朝婆婆家怒视片刻,随即狂叫着扑过去。将近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砰砰啪啪”的炸响声,“夕”浑身战栗, 再不敢往前凑了。原来,“夕”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这时,婆婆的家门大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年在哈哈大笑。“夕”大惊失色,狼狈逃蹿了。

第二天,避难回来的人们见村里安然无恙十分惊奇。这时,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赶忙向乡亲们述说了年的许诺。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天气万年历频道。乡亲们一齐拥向老婆婆家,只见婆婆家门上贴着红纸,院里一堆未燃尽的竹子仍在“啪啪”炸响,屋内几根红蜡烛还发着余光;欣喜若狂的乡亲们为庆贺吉祥的来临,纷纷换新衣戴新帽,到亲友家道喜问好。这件事很快在周围村里传开了,人们都知道了驱 赶“夕”兽的办法。为此,大家纷纷都去拜会年,也就是现在的“拜年”(拜年的由来),把年的图帖在门口或窗前,叫年画(年画上的那个大胖小子就是年)年除掉夕的这一 天叫做除夕(除夕的由来)。

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过年”。

除夕节有什么传统风俗篇10

除夕也就是大年三十,这是农历一年的最后一天,在这辞旧迎新的一天里,大多数地方的人们都会在一大早打扫屋子、贴春联、贴窗花、贴年画,以崭新的姿态迎接新的一年,这就叫“除旧迎新”。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根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早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寓意把过去一年的晦气、霉运打扫干净。时至如今,除夕早上打扫屋子、贴春联依旧是人们“除尘布新”的“必选动作”。兰州人早上一起来就打扫房子卫生,主要是擦擦门贴贴对联。特别是对联,谁家贴得越早,就代表谁家今年会有好运气。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在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河南三门峡地区的人们,也有三十儿贴吉祥话、讨喜头的风俗。箱子上贴上“衣服满箱”,粮囤上贴“五谷丰登”,水缸上贴“川流不息”等。寓意是:一年之中,家道十全十美。

家里窗明几净万象更新,到了除夕晚上,就是阖家团圆吃年夜饭的时候了,这顿年夜饭往往伴随着守岁,一直吃到大年初一。而在全国不同地方,年夜饭的内容也不尽相同。中国人对于吃的讲究不必多说,北方人习惯吃饺子,取新旧交替“更岁交子”的意思,往往这饺子里包着硬币、花生等,谁吃到了来年就会交好运。虽然都是吃饺子,各地也有不同的说法。

天津人包素饺子必须要有酱豆腐,酱豆腐活馅,还有果子、红粉皮、再来点豆芽菜什么的做成素馅。守夜完以后等到初一早晨起来,天一蒙蒙亮,全家人一块煮这素饺子吃,图这一年素素静静,大家都能平平安安的过一年。

而在南方,人们有吃馄饨的习俗,取其“混沌”开初之意。传说世界生成以前是混沌状态,盘古开天辟地,才有了宇宙四方,于是,吃馄饨也寄托了江苏人对于新年的新希望。扬中大年三十家家包馄饨,一家人围在一起包馄饨,也叫“裹嘴”,在包馄饨的时候“把嘴也裹起来”。老人们也会说些祝福的话,希望一家人新的一年和和美美,不要发生口角是非。

俗语说,“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吃了年夜饭,新的一年就已经来到面前了,熬年、守岁时,祝福和期望自然必不可少。温州一般摆“分岁酒”。分岁酒有年糕,这道菜必须要上;还有鱼、芋头。都是寓意丰衣足食、年年有余。分岁酒要给小辈压岁钱。

所谓分岁酒,虽然现在温州人也还在摆,但这个习俗可是历史相当悠久,北京师范大学民俗专家介绍说,这酒温州人从两千年前一直摆到现在。除夕摆分岁酒是温州的习俗。温州以前属于永嘉,晋朝的时候很多文化人在那活动,包括谢灵运。晋朝正好有一个江南人,叫周处,写了《风土记》,记载了分岁的习俗。差不多快两千年了,说明文化传承的久远。所谓分岁酒分岁就是辞旧岁、迎新岁,迎春的一个仪式。当然要饮酒助兴,在六朝的时候喝的是“椒柏酒”,就是花椒和柏叶来泡的酒。酒是一个载体,是心情的表达。过去喝酒还有一个讲究,不是从老辈开始,是从幼辈开始。小孩一年长一年,值得庆贺,所以酒可以从小孩开始喝起。

中华民族信奉“民以食为天”,饮食文化之博大精深,确实值得大家感慨和骄傲。但是其实年夜饭的饭本身,在除夕夜并不是最重要的,阖家团聚吃顿团圆饭,那种充实和幸福的感觉难以言喻。

专家介绍,除夕年夜饭期间,中国人还有许多其他的暖人习俗。年节的时候,中国人特别重视家庭的温情,特别对老、小的照顾。对老人的尊敬是给老人新鞋子新袜子,让他们走的更远、更健康;对小孩来说,要给他压岁钱。在过去的时候给小孩不是流通的纸币,是特制的一种象征物,比如写着龙马精神,长命百岁之类的吉祥话;后来逐渐变成铜钱,用红线穿起来。后来钱变成一种流通物,过年给小孩一些钱也是快乐的事情。有人说,这个岁不是“延岁”的“岁”,而是“鬼祟”的“祟”,要压邪,让小孩健康成长。所以一般压岁钱都是长辈给幼辈,很少给其他人。这是传统的伦理表达。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品着美酒佳肴,看着春节晚会、中国人在欢悦喜乐的氛围中迎来了新的一年。

除夕节有什么传统风俗篇11

相传,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夕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经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村 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夕兽的伤害。

这年除夕,桃花村的人们正扶老携幼上山避难。乡亲们有的封窗锁门,有的收拾行装,有的牵牛赶羊,到处人喊马嘶,一片匆忙恐慌景象。这时,村外来了个半大的孩子,只见这孩子长得浓眉大眼,漂亮可人。这小孩子来到村东头见着一位老婆婆问起大家为何惊慌。老婆婆无奈告 诉孩子夕又来做乱,并劝他快上山躲避“夕”兽,那孩子笑道:“婆婆~我的名字叫做年,让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夕’兽撵走”。老婆婆惊目细看,见他 气宇不凡。可她仍然继续劝说,年笑而不语。婆婆无奈,只好撇下家,上山避难去了。

半夜时分,夕闯进村。它发现村里气氛与往年不同:村东头老婆婆家,门贴大红纸,屋内 烛火通明。“夕”兽浑身一抖,怪叫了一声。朝婆婆家怒视片刻,随即狂叫着扑过去。将近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砰砰啪啪”的炸响声,“夕”浑身战栗, 再不敢往前凑了。原来,“夕”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这时,婆婆的家门大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年在哈哈大笑。“夕”大惊失色,狼狈逃蹿了。

第二天,避难回来的人们见村里安然无恙十分惊奇。这时,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赶忙向乡亲们述说了年的许诺。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天气万年历频道。乡亲们一齐拥向老婆婆家,只见婆婆家门上贴着红纸,院里一堆未燃尽的竹子仍在“啪啪”炸响,屋内几根红蜡烛还发着余光;欣喜若狂的乡亲们为庆贺吉祥的来临,纷纷换新衣戴新帽,到亲友家道喜问好。这件事很快在周围村里传开了,人们都知道了驱 赶“夕”兽的办法。为此,大家纷纷都去拜会年,也就是现在的“拜年”(拜年的由来),把年的图帖在门口或窗前,叫年画(年画上的那个大胖小子就是年)年除掉夕的这一 天叫做除夕(除夕的由来)。

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过年”。


推荐访问:有什么 除夕 风俗 除夕是什么节日有什么风俗 除夕节的风俗有哪些? 除夕节的风俗是什么 除夕风俗是什么 除夕的民间风俗 除夕节的风俗有哪些 过除夕有哪些风俗 除夕风俗有哪些 除夕的节日风俗是什么

热门排行

2023年党章全文9篇(完整文档)

党章全文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及时果断地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再次实现了党的历史性转折

大学生二十大的学习心得9篇(范文推荐)

大学生二十大的学习心得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

2022年最新社保补缴规定(全文)

社会是一种缴费性的社会保障,资金主要是用人单位和劳动者本人缴纳,政府财政给予补贴并承担最终的责任。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最新社保补缴规定,仅供参考...

2022年教育部初中生必读书目30本(全文)

通过读书,我们可以更好的掌握外界的知识,去提高自己的谈吐以及能力。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部推荐初中生30本,希望能够帮到你哟!初中生必读书目30本1、《西游...

2023年度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思想汇报3篇

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思想汇报拥抱新时代,带领人民不断创造美好生活;标定新方位,领航中华民族继续开创复兴伟业。党的二十大吹响了新时代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民主评议党员登记表自我评价意见12篇【完整版】

民主评议党员登记表自我评价意见本人以一个共产党员的准则严格要求自己,做到思想上先进,行动上先进,获得上级领导的好评和肯定。一、思想上思想上,认真学习党...

2022“牢记领袖训词,永做忠诚卫士”主题教育题研讨发言材料(共三篇)

0“牢记领袖训词,永做忠诚卫士”主题教育题研讨发言材料(共三篇)第一篇根据“牢记领袖训词,永做忠诚卫士”主题教育第一专题研讨交流安排,下面我简单汇报个...

2022年度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计划(全文完整)

0年度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计划0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关键一年。深入学习落实新时代中国特色...

2023年党员个人问题清单及整改措施15篇

党员个人问题清单及整改措施问题一、思想认识不到位,敷衍应付走过场。对民主评议党员工作的重要性、严肃性存在认识偏差,认为民主评议党员无非就是“画个圈,打...

能力作风建设实施方案(全文)

能力作风建设实施方案为进一步提升旅游局机关能力作风建设,全面落实《关于开展能力作风建设提升年活动的实施意见》,以发挥旅游在现代服务业中的龙头作用,经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