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龙翔文秘网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广播电视大学社会服务能力初探9篇

| 浏览次数:

广播电视大学社会服务能力初探9篇广播电视大学社会服务能力初探  地市级电大向开放大学转型中科研文化保障研究r——以岳阳广播电视大学为例  陈美中;严静;荣媛【摘要】在电大的教学、科研、服务社会这三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广播电视大学社会服务能力初探9篇,供大家参考。

广播电视大学社会服务能力初探9篇

篇一:广播电视大学社会服务能力初探

  地市级电大向开放大学转型中科研文化保障研究r——以岳阳广播电视大学为例

  陈美中;严静;荣媛【摘要】在电大的教学、科研、服务社会这三大任务中,科研是教学的基础,是服务社会的前提.地市级电大向开放大学转型过程中要加强科研文化保障,必须在观念上形成良好的科研学术氛围,在组织上建立完善的科研运行机制,在队伍上培养优质的骨干专家队伍.【期刊名称】《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年(卷),期】2017(032)003【总页数】3页(P56-58)【关键词】地市级电大;科研文化;保障【作者】陈美中;严静;荣媛【作者单位】岳阳广播电视大学,湖南岳阳414000;岳阳广播电视大学,湖南岳阳414000;岳阳广播电视大学,湖南岳阳414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320.1在电大教育中,科研、教学和管理构成一个相辅相成的统一有机体,无论是处于中枢地位的管理工作,还是处于中心地位的教学工作,科研工作都在其中起着基础和先导作用。搞好科研工作是电大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保障,是电大教育可持续发展的

  助力器[1],是地市级电大向开放大学转型升级的重要法宝。1.1正确认识科研工作的龙头地位,强化科研文化保障以实现科研强校科研工作是高校的基本职能,也是高校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岳阳电大正处于稳步发展的关键时期,工作重点也已从扩大规模转为内涵建设。在此过程中,需要研究的问题很多,也面临诸多急需研究的实际问题,首当其冲的是,电大在办学规模基本稳定的条件下如何进一步做强等等。通过做实做好做强学术科研工作,能够有效提升学校的内涵建设、产学研合作和社会服务能力,提高办学治校育人的能力与水平,以逐步形成学术科研促进教育教学、教育教学产生学术科研,理论研究与办学实践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局面,进而推进学校事业的科学发展,促进岳阳电大向岳阳开放大学的转型升级。因此,要充分认识科研工作的基础地位,做到学校各项工作协同推进,以研强校。1.2正确认识科研工作的引领作用,强化科研文化保障以实现科研助教教学要改革,科研为先导。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和基本任务,教学质量关乎学校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优质、高效的教学是电大在高等教育大众化和学习型社会背景下保持良好竞争力的重要保证。科研是深化学校教学改革的思想先导,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营养剂,是构成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有机部分。只有通过科研,才能将前沿的教学理论有效地应用于实践,开拓教学的新境界;只有通过科研,教师才能将教学经验转化为教育智慧,进而升华成为教师个人的教育哲学和教学艺术[2]。没有高水平的科研,就不可能有高水平的教育,也就不可能培养出高水平的人才。因此,要实现优质高效的电大教育,就必须要加强科研工作,做到以研助教。1.3正确认识科研工作的培养内力,强化科研文化保障以实现科研育师现代教育对教师的专业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办好电大教育特别是地市级电大教育,就必须努力提升教师队伍素质,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而教育科研是教师专业成长最重要和最基本的途径。钱伟长先生曾经指出:“不上课,那他就不是老师;

  不搞科研,那他就不是好老师。”[3]教师如果不具备科研能力,不进行教育研究,缺乏知识创新的源泉,就不可能成为高水平的教师。教师应该“成为一名研究者”。电大教师通过积极投入科研,切实加强科研,持续开展科研,可以有力地促进教育实践,有序地推动教学实践;通过不断提高科研水平,可以不断提高教育、教学、管理、服务等方面的工作水平;通过持续开展科研,可以有效地提升自己的综合实力,增强自己的职业能量,升华自己的职业生涯。随着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的提高,教师自身的价值也必然得到学校、学生和社会的认可,让人生价值得到更充分的显示、发挥和实现,从而累计更多教学正能量,这就是以研育师。加强地市级电大的科研文化保障要求做到,在制定学校发展规划中,要把科研工作作为学校教育改革中的关键性保障措施来抓。要积极营造良好的科研氛围,努力培养教师科研意识,切实提高教师科研能力,为学校办学水平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要将科研工作纳入学校年度工作计划中,做到以科研兴教,以科研促教,以科研强校。2.1抓观念,形成良好的科研学术氛围首先要突破理念,解决思想认识问题,才能提高教师的科研积极性。过去,地市级电大及教师认为电大的科研工作在学校工作中处于次要和从属地位,甚至可有可无,要从这种错误的思想观念中解放出来,要充分认识到科研工作是学校发展的大事,是展示实力的窗口,是提升能力的渠道,是内涵建设的体现,是示范引领的标志,是财力开拓的路径。进一步认识到科研工作的先导地位,才能正确处理和安排好教学与科研工作。进一步认识到搞好科研是学校教学和管理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源泉。2.2抓组织,建立完善的科研运行机制学术科研工作的实施和推进,依赖于基本的规章制度、工作流程和工作规范作保障。健全科研管理机构,必须要实现校、科研部门、教学院部的科研管理一体化,明确各级科研管理的职责与权限,制定符合实际的、系统的科研工作规章制度,让学科

  带头人担任科研管理的领导与骨干[4]。科研部门要做好全校科研工作中长期规划,拟定科研制度,做好科研的管理指导与服务。各教学院部要具体负责所辖专业科研课题的策划、实施与检查;各个院部要充分发挥各专业学科带头人的科研骨干作用,负责学科的课题选题、申报和实地研究。构建一个完善的校级科研网络和团结一致的科研团队,全校一盘棋,上下左右紧密配合,各司其责,通力配合,共同推进科研项目的建设与管理。2.3抓队伍,培养优质的骨干专家队伍要建设一支素质可靠、结构合理、精诚团结的科研队伍。院部是科研工作的基础单位,教师是科研工作的主力军。要做出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只靠个别教师或学科的几个教师的参与是难以实现的。为此,一是要建立老中青结合、专业结构合理的学术团队梯队,尤其要在重点学科和特色学科上加强对科研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二是把学科带头人和具有良好科研潜力的骨干教师放到科研工作的重要岗位上[5],让他们发挥榜样和领头作用。三是要注重业务培训,引导并指导教师提高学术科研水平。每年都要制定教师教育教学科研培训计划,每学期开学前都要举办教师培训班,指导教师有序有效开展学术科研。2010年以来,岳阳电大着眼于聚焦内涵建设、创建全国和全省示范性地市级电大的需要,把加强科研工作作为重要抓手和有力杠杆,采取有力措施,强力推进科研工作,为提升学校办学水平,增强事业发展内力,开创了新局面,出现了好势头。3.1加强领导,健全了组织机构岳阳电大领导班子高度重视科研工作,提出以抓科研促教学的方针,强调了加强科研工作的重要意义,提出必须建立健全科研机构,负责对全校科研工作进行规划、管理。2010年,学校单设科研处,专门负责筹划落实学校的科研工作;参与学校发展规划和工作计划的制定;学校科研课题的管理;组织科研理论学习与研讨;指导教师研究课题的选题、申报、实施等。2010年12月,学校成立了学术委员会,

  2012年3月又成立了职称评聘委员会,通过逐步改革学校形成了完善的组织机构。学校形成了“校长-科研处-教学院部—教师”的科研组织网络。科研工作实现了各司其职,责任明确、渠道畅通,保证了科研工作科学、有序地进行。3.2建立制度,完善了工作机制2010年以来,岳阳电大先后制定出台了《学术委员会章程》《科研课题管理暂行办法》《科研课题经费管理及使用暂行办法》《学术专著出版资助暂行办法》《科研成果奖励暂行办法》《学术道德行为规范》《专家特殊津贴发放暂行办法》等科研管理基本制度。通过一系列制度的制定规范了科研工作,激发了广大教师参与科研的积极性。2017年对7个立项课题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奖励,将科研工作制度真正落到了实处,提高了广大教师参与科研的积极性。3.3全面启动,创造了工作业绩近年来,岳阳电大加大了对科研工作的投入力度,2011年学校安排科研经费预算比上年增长50%,有效的保证了科研工作的有序开展。如2013年在湖南省电大的23项科研课题立项中,该校占了7项,且一项为重点课题;该校有一项课题喜获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课题立项,实现了该校在此项目乃至省级综合课题立项的零突破。该校还组织申报了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课题,并经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办审核成功上报一项课题,参与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立项评审。该校还加大宣传力度,多次组织全校教师参加全国职业教育、成人教育论文竞赛,全省职业教育、成人教育论文竞赛等五类教育教学及管理论文竞赛活动,共发表论文24篇,科研工作来势喜人。综上所述,科研工作是教学和管理的基础性工作。在地市级电大向开放大学转型中,突破观念,助力内涵建设,健全科研管理机制,组建优质科研团队,为科研文化做好保障,将有助于学校教育教学改革,营造良好的科研氛围,增强教师科研意识,

  提升科研能力,实现以科研兴教促教,以科研强校的局面。

  【相关文献】

  [1]肖新花.地市级电大内部控制体系的建构[J].厦门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6(6).[2]王永俊.科研文化建设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创新论坛,2013(1).[3]陈美中,黄湖滨.市州开放大学构建研究[M].北京:团结出版社,2012.[4]陈美中.市州级电大向开放学院转型的初步探索[J].中国远程教育,2012(7).[5]黄湖滨.市州电大实现转型升级要推进师大转变创新[J].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3):14-19.

  

  

篇二:广播电视大学社会服务能力初探

  大学服务社会职能的研究

  乔桂娟;宋莹

  【摘要】在治理理论应用于高等教育改革的如今,大学的综合实力竞争表现在其服务社会职能的发挥。大学职能的演变是一个随着社会发展和经济进步在不断地充实和完善的过程,从早期简单的教学职能发展到专业的科研职能,再发展到多元的社会服务职能,彰显出了大学服务社会职能的多样性、导向性及区域性的特点。大学作为推进社会发展和经济进步的核心组织,通过何种方式有效地融入地方并为地方社会发展及经济进步提供高质量的服务,成为大学、政府、社会共同关注的热点。因此,大学服务社会的职能要求其在着重实施科学研究的同时,更应自觉主动地进行实践研究以及推广成熟技术的应用。依托大学所在区域内的资源优势,遵循国家发展规划,兴办科技产业、培养科技人才,从而实现科技成果到科技产品的转化、增强区域内人才的储备以及技术水平的提升,在此基础上通过转变观念、培养能力、增强效果来提升大学社会服务的能力。鉴于对大学社会职能的研究是一个不断完善和发展的过程,需要在今后的改革实践中持续地进行摸索和总结,以促进大学与社会的共同发展。

  【期刊名称】《知与行》

  【年(卷),期】2016(000)006

  【总页数】4页(P97-100)

  【关键词】大学职能;社会参与;服务社会

  【作者】乔桂娟;宋莹

  【作者单位】东北石油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黑龙江大庆163318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49.2

  社会热点论坛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就必然会产生大学,其作用于社会有机体,促进着社会的进步。大学拥有着众多的高素质人才,在浓厚的学术氛围内包含着丰富的信息资料,因而成为传承人类文明、传播先进文化的主要场所,以及各种思想相互交流的阵地。发挥着认识世界、服务社会、传承文明、创新理论等作用,贡献于理论及制度创新、社会及教育变革中。大学以主体身份作用于知识创新,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是其职责所在。大学职能是社会发展以及经济进步的产物,是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国家、社会和人们需要的集中反映。大学的职能会因适应不同的历史时期的社会需要而丰富、充实、完善,因此是由单一职能向多重职能演变的过程。而高等教育的社会功能体现在高等教育活动作用于社会发展的多个方面。大学经历了漫长的发展阶段,其社会职能已基本形成,我国大学主要的社会职能是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科学研究和文化传承创新[1]。大学四项社会职能都是服务于社会的,从本质上来看,它们彼此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促进。自大学服务职能出现之后,一些发达国家开展了对大学服务社会能力的实践探索及提升研究,许多国家为了保障大学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效进行,采用法律、政策等形式来进行约束。我国也逐渐意识到了大学在经济、社会进步中所发挥的关键性作用,要求大学秉持在贡献中发展的宗旨,并自觉主动地将服务作为实践原则,力争在创新型国家建设中扮演重要角色。大学在创立之初便肩负着教学的职能,直到19世纪初,德国的大学才赋予其科研职能,20世纪初,美国确立了大学的社会服务职能。至此,世界公认大学具有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三大职能[2],这意味着大学在社会发展和经济进步中扮演着

  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究其原因在于大学自身的发展建设与地方社会的发展建设共生共荣、相辅相成,地方发展有赖于大学提供科研技术和专业人才,从而促进地方社会的稳定发展;政府和社会对地方院校办学的支持,使其更多的依赖地方而得以发展,地方经济进步又能够提升大学水平,为地方大学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氛围和资源配置。因此,大学服务于社会要呈现出多样性、导向性和区域性的特点。(一)多样性大学具有不同层次、不同类型、不同地域的特点。既有公办院校,也有民办院校;既有综合类院校,也有专门性学校;既有本科院校,也有专科院校;既有国家985大学、211大学,也有普通院校。大学的类型繁多,为适应社会不同方面的需求,其各自所具有的优势与特色也存在着差异,显示出服务方式的多样性。大学服务内容的多样性主要是由于大学生教育背景、学历层次以及学科专业的不同。因此,大学服务社会的横向目标是建成一定数量的综合性大学,使其能够在学科齐全的基础上培养学科专业人才,并与多学科、跨学科形成综合性的互动,全面综合地为社会提供服务。纵向目标主要是发展小批争取达到国际水平、以培养高层次专业人才为主的大学。但这些大学仍不能松懈本科层次的教育,应在此基础上适当承担培养高层次人才的任务。此外,一些以培养实用性人才为目标的高等专科学校,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满足当地人才需要。大学不仅肩负着传承知识技能的任务,而且还肩负着创新科技和发现新知的责任。当代大学生的培养将是基础较强、自主学习、有创造力及综合发展的专业人才。因此需要大学和企业开展多样合作,通过创建大学与企业的生产联合机制,采取联合办学、联合开展科研的方式,即大学在接受企业的赞助的同时为企业进行新产品的开发及专项产品的研究,并通过向企业转让技术成果生产先进的产品,为社会经济发展做出贡献。大学与企业间的联合,能够将科学与技术、理论与实践、生产与实际进行有机结合,从而促使双方取长补短、互惠互利、共同进步,以此体现科研的

  目的及科研的价值所在。(二)导向性指引社会进步和企业发展的原动力一直以来都有赖于先进的科学知识,大学在履行其服务社会职能的过程中不仅为科学研究以及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而且还起到了推动社会进步、引领新风尚的作用。因此,大学身为企业生产、技术开发、理论研究和社会管理的生产者、研究者,面对其利用自身优势吸引来的大量人才,并不能只行使其教育职责,而要充分发挥其在社会服务中的导向作用。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大学应当重视社会发展和地方经济进步中存在的现实问题,以问题为导向设置相关的课程,并由相关专业的老师负责,在知识传授的同时培养学生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将研究应用于具体实践环节,直接服务于社会地方发展和经济进步。此外,大学还可以通过认真完成地方政府委托的科研攻关任务、积极参与地方政府的重点工作、主动承担和申请地方政府的调研项目;与地方政府合作承担重大项目建设、合作办学、建立科研机构;参与地方政府发展规划的制定,提供重大决策信息和咨询服务等方式[3],努力为社会提供高品位、高水平的服务,发挥其导向作用,以实现大学作为“现代社会轴心机构”的功能。(三)区域性大学还具有区域性的特点。在美国,服务工作对于大学所在的地方和大学本身的重要性得到了美国几乎所有州立大学的认可。美国的州立院校依托服务机构与应用研究机构开展具体的服务工作,为一些服务中心提供具有专业知识的教师来服务于本地区的具体需要。此外学校通过小企业开发中心,为寻求帮助的社会企业提供技术服务或咨询指导。我国高等教育体系将地方大学定位在总体布局中的基层领域,主要因为在服务过程中具有近距离甚至是零距离的优势,其办学任务更多是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以及文化建设做出直接的贡献。具体表现为:一方面大学可以直观地接触到区域内各方,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另一方面大学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文化

  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需求了解的较为全面,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为地方提供更具体、更便捷的针对性服务。近30年来,大学办学受到了社会的大力支持,充分体现了大学在直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及文化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大学承担着教育、科研和培养人才的重任,必须通过改造创新、引领发展和进步生产力等方式帮助社会进步[4]。因此,大学的人才培养模式应联系地方的实际情况,将提升地方建设和满足地方需求放在首位,突出自身在办学方面的特点,借助优势学科、交叉学科、新兴学科的基础,培养适宜地方发展的特色教育;另一方面,大学要加强学科规划、协调学科结构,以地方的文化资源为根据,突出地方特色。通过以上方式实现大学与社会的一体化,发挥大学服务社会的职能,这就要求大学要立足地方、服务地方,依据地方的实际及其发展的需要,从服务的能力、方式和定位等方面着手,寻求发展的动力及自身所在的位置。大学已成为推动社会发展和知识创新的重要力量,逐渐走向了社会的中心,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大学需要找寻新的进步方法,谋求更好的方式来服务社会。在创新型国家建设中发挥各主体的作用,应共同构建大学、政府、社会三位一体的社会服务生态体系。从社会发展和大学进步的历史进程中可以看出,大学对于社会服务活动的开展,能够促进科学研究和实践研究。是大学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而转变服务观念、培养服务能力、增强服务效果是提升大学服务社会职能的三个基本问题[5]。(一)转变服务观念大学要增强社会服务能力,首先要转变观念并意识到服务的重要性。大学服务社会职能的确立,加强了大学与社会间的合作及联系,使得大学服务社会的能力和效果日渐提升,在此过程中大学的功能得以发挥,拓宽了教师的眼界,激发了学生的科研热情,为师生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由此突显出了大学存在的意义。如今大

  学的人才培养已不仅仅是知识和技能的传授,更多的则是关注技能和知识如何更快更好地转变为现实的科技产品,从而直接贡献于社会的发展。地方经济的进步,有赖于提高地方劳动者科学研究和实践研究水平,因此需要大学为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优质的人才和科研保障。大学服务社会的职能是地区社会发展的必要条件,大学只有在为地方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提供良好服务的前提下,才有可能得到政府所给予的政策支持,大学开展社会服务可以被视为是大学存在的条件和前提。而在此过程中,大学社会服务职能的发挥与服务的水平、领域、范围一脉相承,因此大学需要加强社会服务的组织建设,可以通过构建多样化的服务平台,增强大学实施服务社会职能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大学服务社会职能还可体现在继续教育和成人教育方面。继续教育机构的建立,提供了机会和平台给需要提升自己的人员。建立面向在职人员的继续教育基地,利用大学、科研院所和大型企业的广泛资源,为专业技术人员和企业在职人员定期提供技术升级培训和岗位培训。此外,成人教育平台的建立,有助于统筹教育发展,保障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协调进步,非学历教育和学历教育间相互沟通。通过建立大学与普通教育的衔接机制加强对学习型社会的建设,为其提供动力支持和基础前提。可以通过对学校各种资源的有效利用,根据地方成人教育的需求,形成多样化的具有适切性的成人教育,发展适宜的专业。从而拓宽大学社会服务的途径,使大学服务社会职能得以提升。(二)培养服务能力任何一所大学,都有其个性和特色,都是以特色立校、以特色强校、以特色取胜。大学特色的确定必须立足地方需要,遵循市场经济的规律、高等教育的规律和大学生身发展的规律。探索不同类型大学的服务特点,明确自身服务的对象、层次以及类型,发挥独特优势,科学定位,归纳出带有自身特质的服务方式,形成专属品牌。其中,科学定位就是根据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结合大学的发展潜力、发展方

  向、实际条件、科研水平,借此展现自身优势。因此,大学如果想在服务社会职能方面体现其科学性,就应该对高等教育自身发展的一般规律予以清楚的认识及持续的恪守,实现结构、质量、规模及效益各要素间的有机整合,建立联动的服务组织模式,发挥产学研合作效应,培养创新人才,打造科技服务信息平台。以往我国大学社会服务活动的开展因缺乏有效的政策保障和组织支持,大部分存在随意性和临时性的问题,导致服务效果不显著,流于形式多于内涵表达。为确保大学服务社会职能的有效施行,要制定相应的法规条例,使管理规范化、科学化,并设立专门的组织机构,发挥引导和协调能力,加强对社会服务的组织管理,开展多种形式的服务社会的实践活动,从而推进大学社会服务活动的顺利开展[6]。此外,还应增强大学社会服务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建立起注重社会服务队伍建设的长效机制,探索并建立大学科研聚集地,建立多学科交叉的创新团队与创新基地,建立科技成果产业化平台,建立大学、企业、科研院所之间的产学研联盟、校校联盟。通过多方合作模式的开展,有助于营造一种良性的激励氛围,实现对有限资源的合理配置,形成开放性的互动模式,避免对有限资源的不合理竞争,提升大学的整体实力,从而更加有效地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三)增强服务效果随着大学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化,大学的服务意识、发展意识、主体意识和竞争意识不断得到强化,由此使得大学服务社会职能多样化的特点尤为突出,而学科专业建设是大学发展的基础,离开了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科学研究和文化传承创新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为社会培养其所需要的人才是大学的职责所在,依据其服务多样化的特点,在培养过程中一方面要通过对专业结构的调整与改造,实现专业建设的加强,培养社会短缺人才;另一方面,要通过对学科建设的加强,培养高质量人才服务于社会。因此,大学在扩大服务领域的基础上,要注意对学科专业结构进行科学的调整,从而保障社会服务的质量层次。既要满足自身

  进步的诉求,还要符合所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特点及其对人才的需要。大学专业的设置过去存在着陈旧落后、重复设置、结构失衡等问题,而且并不能随着社会发展与经济进步而做出相应的调整。例如那些地区内人才已经饱和的大学,仍持续大量招生,严重浪费了各方的资源。还有一部分大学存在着学科专业类型缺乏、规模薄弱的情况,因此弱化了大学服务社会职能。专业设置上要在满足地方社会发展需要的同时兼顾市场的诉求,通过有针对性地调整,突出专业设置的适应性、创新性及前瞻性,实现将传统专业转化为特色专业。随着大学开展社会服务活动的进程不断深入,服务领域也在逐渐扩张,需要以当前地方社会发展和经济进步为基础进行学科专业结构的调整,在确保优质学科继续发展的原则上,将一些与社会发展和经济进步不相衔接的专业予以取消,通过对新兴行业走向的准确把握,培养一批高素质的适用型人才,从而推进科技研究向现实科技产品的转化。在加强大学社会服务效果的基础上,保障大学服务社会职能的长期有效运行。

  

  

篇三:广播电视大学社会服务能力初探

  电大行政管理社会调查报告

  陕西广播电视大学社会调查

  题目农村中青年学习需求调查

  姓名学号专业行政管理指导教师

  教育层次专科省级电大陕西分校榆林教学点子洲

  二零一七年五月

  农村中青年学习需求调查

  调查时间:2013年8月1日调查地点:子洲县老君殿镇调查对象:农村中青年调查方法:实践调查统计调查目的:调查当前农村中青年对学习的需求情况,探讨利用好当前电大远程开放教育,快速有效地开展社会服务的途径和方法。一、社会调查的过程为了解农村中青年的学习需求,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对农村中青年进行了社会调查,调查的内容包括,学习情况,收入情况,就业状况,生活状况。本次调查共发出调查问卷12份,收回有效调查问卷8份,其中两人因故没有收回,采用访谈的形式采访了2人,整理共计收回有效问卷10份。二、调查的内容此次调查共有六男,四女,即男的占60%,女的占40%。年龄主要为18岁至38岁,其中18到25岁的5人,占50%,26至32岁的3人,占30%,33至38岁的2人,占20%,青年人比较多。文化程度:本次调查只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有2人,初中程度的4人,高中文化程度的有4人,纯粹以种田谋生的2人,打工为主附带种田的4人,纯粹以手工艺谋生的3人,养殖业1人。月收入:月收入在800元以下的2人,月收入在800——1200的6人,月收入1200——2000的2人。婚姻状况:其中4名女性都结婚,男性2人结婚,还有4人未婚。三、社会调查的结果与分析1、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的农村中青年都具有较为明确的教育价值观,30%的认为学习的作用是提高自身素质,扩大视野,学知识为了自己的人生;50%的认为学习的作用是为了提高经济收入,认为知识能帮他们争更多的钱,20%的没有考虑,认为学不学习无关紧要,自己抱无所谓的态度。调查还显示,农村中青年的教育价值观带有显著的经济社会特征。他们认为,农村中青年的经济收入与受教育程度成正比,其中60%认为高中、中专毕业生挣钱多,30%认为初中毕业生挣钱多,10%

  2

  认为中学以下的毕业生挣钱多。2、对学习需求进行分析在对调查结果的整理中,其中愿意继续学习的占80%,无所谓的占

  20%,其中大部分对学习持非常积极地心态,最希望是提升学历的占40%,参加短期培训的占60%。学习的方式来看,选择的学习方式选择脱产占10%,业余的80%,完全自学的占10%。选择学校机构的载体为广播电视大学的占40%、选择普通高校占20%、其它成人高校和技校占20%。调查表明,农村青年大部分人都希望通过学习提高自身的素质、学历层次,以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在对农村青年获取自身技能调查中,学习的内容要求掌握一门技能的占60%,拿个文凭的20%,技术加文凭的占20%,这表明农村青年对技能培训的认识增强,并希望通过高效、低成本的方式成才。

  四、社会调查的结论(一)效果及体会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农村中青年相比,当代农村中青年更加接近城市青年的价值观念和思想状况,而且学历层次普遍提高,大部分向往去城市工作,已成为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一般服务业中重要的人力资源。通过调查,发现农村中青年对培训有着更主动的需求,但是培训需求与市场要求之间,政府的培训模式、学校的学习内容、培训的费用和他们能够承受培训愿望之间,都存在不同程度脱节,致使培训需求难以得到更大程度满足。增强农村青年的培训市场研究,特别是加强优秀农村青年的培训,使他们成为现代工业和现代农业中成熟的劳动力资源,成为当前面临急需解决的问题。(二)建议和对策1、加强农村基础教育政府部门应加强对农村教育经费的支出,特别是成人教育,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切实为农村的教育输送优质的教育资源;更新教育理念,充分利用职教资源,为广大农村中青年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加强农民工职业教育和培训。目前我国现拥有中等职业教育学校约1.3万所,高职院校有1000余所。这是提供给农村中青年培训的丰富资源,当务之急是制定政策,并给予经费支持,使得中高等职业学校真正成为农民工

  3

  教育的重要载体。2、充分发挥好现有的教学资源强化职业教育教育资源的重心应该下移延伸到农村基层,由于当前我国教育资源

  城乡分布很不均衡,资源主要集中在大中城市,乡镇和农村本土教育资源匮乏。只有把教育资源的重心有效地倾斜到基层,从师资和教育设施往农村转移,并有效地贯彻执行,才能将教育培训做到位。当前农村普遍存在中小学生源减少和校舍闲置,可以充分利用那些闲置的校舍资源,建立一些长效性的基层教育基地和培训网络。以培育技术人才为目的,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探讨和建设,让农村中青年掌握一技之长,学有所用,以技致富。

  3、加大新农村文化设施的建设力度农村中青年学习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自我教育,靠别人靠社会难以发挥长效的作用,只有靠自己的聪明才智,学以致用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为此需要构建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政府应加大对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基层文化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在一些劳动力资源丰富且辐射范围广的中心村规划布局学习中心。充分利用现有闲置的中小学校舍,建设文化活动室和图书阅览室等公共设施,丰富农民文化生活,并使新农村成为农村人口自我学习的基地,成为构建学习型社会的重要阵地,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总的来说,要把加强农村中青年教育这件事作为我国现行教育任务的一个重点,通过解决这个问题来缓解或解决城乡教育资源长期失衡的现象。农村青年占国家青年的大部分,作为推动社会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农村青年的发展状况对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育是素质能力的决定因素,全面掌握农村青年教育水平发展状况,对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教育要面向农村青年,为其创造更多的教育培训机会;应该把教育作为当前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使新农村成为农村中青年教育的主阵地;努力提高农村中青年的技能和素质。因此,无论是对于推动城乡公共资源公平配置,还是对于全面提升全民素质,农村中青年继续教育都将具有长远的战略性意义,三农问题也能在这个问题解决的同时得到有效的改善或更好的解决。

  

篇四:广播电视大学社会服务能力初探

  加强学校社会服务功能之我见

  社会服务是学校的三大功能之一(教育、科研、社会服务),社会服务能力的高低是学校整体发展状况的重要标志,服务水平的好坏也是见证师资水平高低的重要体现。加强社会服务功能在于明确职能与任务、提高自身能力、开展项目建设、建立长效机制。

  一、社会服务的职能与任务职能:高职院校社会服务的职能是以培养高素质高级技能型人才和产出应用性的科技成果为依托,有目的、有计划地面向社会现实需要,提供技术性的服务。任务:高职院校社会服务的任务是向区域和行业提供技术应用型和高技能型的人才培训与培养,提供技术创新、推广和服务,实施先进文化的传播和辐射,使学校成为区域的技术技能培训中心、新技术的研发推广中心、区域学习型社会中心,具有鲜明的区域性和行业性特征。二、社会服务能力建设1.提高认识社会服务既是高职教育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的责任,也是高职院校自身发展的迫切需要;高职学校教育教学上的诸多问题要随着学校的社会服务能力的提升才能得到解决。要确立“服务社会的水平决定校企合作的深度”的理念;要确立“服务社会是内涵建设的核心和外延建设的根本”的理念。2.加强自身能力建设一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社会服务的突破口从学校层面讲,在于教师自身的认同感、积极性和技术能力,在于教师的作为程度。不断提升教师的实践能力,使他们更好地胜任教学,

  拓展社会服务领域,促进学校社会服务能力的提升;二是不断加强学生实践技能锻炼,提高服务社会的水平。

  3.创设环境平台一是加强实验室建设,形成以重点实验室为依托,以资源和信息共享为纽带的科研平台;二是完善内部政策环境,制定配套的管理办法,以激励机制、评价机制、分配机制等鼓励教师参加社会服务;三是继续加大投入,加强项目立项与管理,形成以项目为载体,以研究所、重点实验室为平台的研发团队和管理机制。

  三、组织实施1.积极承担各级各类应用性研究为行业企业提供技术、转化成果,并以此为切入与企业建立密切合作关系。2.为行业企业开展职业培训协调继续教育学院和各院部,面向企业员工开展技术培训,市场大、前景广,且有政策支持。3.为新农村建设服务利用专业优势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如建筑学院面向新农村开展规划设计、生物工程学院开展现代农业技术培训和农技推广、医疗、护理学院开展农村医护等。4.开展职业技能鉴定与技能认证服务充分发挥现有的鉴定站点,为企业和行业开展职业技能培训、鉴定、认证工作。四、探索社会服务能力建设的有效长效机制一是推动政府制定高职院校与企事业单位合作、高职院校参与社会服务工作方面的配套政策;二是加强组织领导,要将社会服务工作纳入学校的日常工作议程,制定社会服务战略规划;三是建立和完善学院内部激励、评价、约束机制,制订并实施“滨州职业学院社会服务管理办法”;四是搭建平台、培养团队、加大投入、完善设施、规范管理。

  

  

篇五:广播电视大学社会服务能力初探

  美加两国的社区建设在形成和发展的初期带有自发性质随着社区地位作用的突出特别是上世纪联合国社区发展后社区建设成为两国政府有计划有目的地引导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进而成为国家实现现代化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

  社区服务能力建设途径初探

  摘要:目前我国对社区服务能力建设的研究,已越来越重视,但还处于起步阶段,本次的课题我们试图借鉴别国和先进地区的经验,立足于本地的社区现状与服务能力的研究,研究出可行的创新活动方案,从而推动社区服务能力建设的优化。关键词:社区;服务;建设Abstract:Atpresentourcountrycommunityserviceabilityconstructionresearch,hasbeenpaidmoreandmoreattention,butisstillintheinitialstage,theissuewetrytolearnfromforeigncountriesandtheexperienceofadvancedarea,basedonthelocalcommunitystatusandserviceabilityofstudy,investigatethefeasibleinnovationprogrammeofactivities,thuspromotingcommunityserviceabilityconstructionoptimization.Keywords:communityservices;construction;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07-0020-02

  社区是国家与社会的接口,是我国城市基层的群众性自治组织,它虽不是政府的派出机构,但是它与政府血肉相连,密不可分。近年来,建设和谐社区,全面提升社区服务能力已成为我国当前社区建设的根本目标,社区服务能力建设也相应地成了当前城市社区建设的主要内容。但由于我国社区发展的历史短暂,目前还缺乏一套完整的发展模式,因此,我们迫切的需要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的成功做法和有益经验,通过学习和研究,加快我国社区建设步伐。一、其他国家和先进地区社区发展的主要经验和做法目前我国已经越来越重视对社区服务能力建设的研究,但仍是刚刚起步,实践性研究还不是太多。近年已有不少人将国外社区建设的经验通过调研的方式介绍过来,例如有美国、加拿大等国家的服务建设考察报告等。对于舶来的优秀做法,我们不妨仔细加以研究,我们发现主要有这么几点:1、政府高度重视社区建设,强调计划性和规范性。美、加两国的社区建设在形成和发展的初期带有自发性质,随着社区地位、作用的突出,特别是上世纪联合国社区发展后,社区建设成为两国政府有计划、有目的地引导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进而成为国家实现现代化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两国政府每年对社区工作都要制定一系列的工作计划,每项计划包括工作内容、组织措施和目标要求等等,大多数都有数量指标。如每年对老旧社区的改造数量,新社区福利机构、文化娱乐设施的建设、安全教育培训中心的设置标准,社区居民就业、贫困、医疗、

  老年、青少年与儿童等方面的各类发展计划、廉价住房计划、济贫计划等等。但两国政府在社区建设中的作用与以前相比还是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据介绍,过去政府既要负责掌舵,又要划船,现在只负责掌舵,不再参与划船。将具体事务交给社区组织和民间团体,政府只负责宏观调控,这样做既大大减轻了政府的负担,又发挥了政府在社区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在美国纽约,政府和官员在社区建设中的职责都有明确的分工。2、民间团体承担具体工作,有健全的工作机制和组织体系。美、加两国的社区工作组织体系是由政府各职能部门、政府资助的社区组织和民间组织举办的非营利机构组织组成,被称之为“三大版块”。政府在社区工作体系中承担的主要职责包括:一是制定相关政策和立法,并通过制定规划来贯彻执行;二是财政支持,政府每年要拨出专项资金用于社区发展事业,政府根据每年的监督、检查情况,确定下一年的财政资助;三是实行严格的宏观控制与管理,政府通过制定标准,行政许可进行管理。民间团体以及所举办的非营利服务机构是政府在社区建设和社区服务上的合作伙伴和具体执行者。他们在政府组织协调下独立地开展社区内的各种有偿、低偿或无偿服务,以自己的服务争取政府、社会各界和居民的支持。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加拿大的企业界对社区建设也给予了极大关注,他们不仅为社区捐款捐物,而且主动投资社区事业,直接提供商业性的服务。3、非政府非营利组织发达,工作人员职业化、专业化水平高。在两国的社区建设中,非政府组织是一支重要的社会力量,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他们数量多,美国现有非营利性组织万个;同时分布广泛,涉及到社区服务、文化、治安、卫生等居民需求的方方面面,可以说群众有需求,他们有服务。值得一提的是,两国从事专职社区工作的人员,无论是在社区管理组织中,还是非营利性组织或志愿机构中都要经过专业训练,呈现出极高的职业化和专业化水准。4、社区参与度高,自治和自助能力不断提升。社区参与广泛主要体现在社区参与的结构上。参与人员不仅有中老年人、中青年,而且有中小学生不仅有社区内的非营利性组织和志愿者,而且还有驻区企业单位。以美国为例,1993年克林顿签署的“全国与社区服务法案”规定,对于做满1400小时的青少年义工,美国政府每年奖励4725美元的奖学金,这些相关的政策法规极大地提高了社区群众的参与度,在这些办法的激励下,1999年,美国56%的18岁以上成年人参加过志愿工作;2000年,44%的26岁以上的成年人参加过志愿工作,工作量超过9百万全日制雇员,工值2390亿美元。与此同时,在美国文体明星等公众人物也是十分热衷于社区志愿服务工作,为全社会做了很好的表率。比如NBA著名球星奥尼尔就长期在社区兼职警察工作。二、目前社区服务能力建设的现状和存在问题1、政府虽然高度重视,硬件日渐完善,但软件跟不上形势。近年来,我地的社区经费投入不断增长,占政府每年财政支出的比例也越来越大,目前,多

  数社区的硬件设施已经逐步趋于完善。但同时又出现了新的问题,即硬件过硬,软件太软。这一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在硬件设施日渐完善的条件下,群众缺乏专业人才的引导和指导,硬件长期闲置,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二是群众对社区自身行为缺乏监督,一些社区的活动室被拿去出租,成为少数群体的牟利工具。2、体系建设上,行政化倾向严重,居民对社区组织认同感不强。政府管理重心的下移,街道职能的强化,是对基层管理的加强,但也会使社区居民委员会的行政色彩更浓,因而使社区居民委员会作为居民自治组织的性质更受压抑。我们在调研中发现,近几年,我地社区建设取得了不少成绩,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社区行政化倾向明显这一趋势值得引起重视,否则将对其本身应有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的性质产生影响,减弱居民的认同感和归属感。由于城市管理重心的偏移,政府和企事业单位越来越多的社会职能被剥离到社区。各职能部门的工作一级一级地往下“批发”,使得社区几乎成了一些行政机关的下设机构,种种活动、检查、会议、材料令社区干部疲于应付,而且多为行政事务性工作。“六多”,即台账材料多、调查报表多、证明盖章多、会议活动多、检查考核多、硬性指派任务多,成为当前社区工作的真实写照。一些社区干部反映,他们一半多的时间和精力花在完成上级交办的任务上,因为忙不过来,渐渐形成应付的工作作风,从而使社区工作与服务群众这个主要目标有所背离。严重影响了居民对社区组织的认同感,3、社区服务单一,与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不能满足社区居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和生活需求。社区服务是社区建设的基础,但由于有关社区服务业的优惠政策相对较少,已出台的有关规定又不能得到很好地落实,限制了社会各方面对社区服务业的投入,使目前社区服务业发展比较单一,多依靠政府投入,福利性、事业性服务项目占大多数,基本上属于政府行为,向社会化、产业化、实体化转变的步伐不快,还没有建立起完善的服务体系。4、动力机制不健全,政府、社区、群众三方动力不足。与美国等社区建设较发达的地区相比,我国相关的政策和措施十分滞后,社会志愿服务工作往往需要强制性的行政命令才能实施,地方政府、社区组织以及居民个人在实际的运行中都表现得不是十分积极。三、如何发挥社区服务的作用加强社区能力建设1、政府有限介人第一要理顺关系,明确职责。社区是我国城市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它既不是政府,也不是政府的派出机关,其主要职责是“发动和组织群众开展自治活动,协助政府管理本区域内的有关社会事务,享有自主自治权”。政府和有关职能部门要摆正与社区之间“指导与服务、协调与监督”的关系。鉴于当前社区的经费、人事等诸多方面依赖于政府的实际,在“行政化”和“社会化”之间取得平衡点对社

  区建设十分必要。要尽快对社区的职责进行明确界定:哪些工作是由社区做的,哪些工作是由社区协助职能部门完成的,哪些工作应由中介机构和服务机构完成,并将这些内容以正式文件的形式在社区予以公示,接受社区干部和居民的监督,真正赋予社区自治权、协管权和拒绝权。第二要建立社区工作准入制度,并真正落到实处。要以服务群众为出发点,根据社区的性质和职责,实行工作项目申报准入制度。建议对目前我地各社区的工作进行盘点清理,对超越社区职责范围的予以取消,对形式重于内容的及时喊停,对重复的进行合并,对适宜下放的政府职能逐步下放到社区,并真正做到“权随责走、人随事转、费随事转”。凡在社区开展检查、考核、评比、培训、挂牌、达标升级,均要实行严格的审批准入。同时,努力减少社区工作台帐,力戒形式主义,确保社区干部能把主要精力放在为民办实事上。第三要强化社区考评,弱化政府考评。为更好地发挥社区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对社区的考核工作,要从以街道办事处和上级有关部门考核为主转变为以社区居民自我考评为主。第四政府应当经常审视自己与志愿部门的关系。应认真审视政府的政策与实践,审视政府资金对志愿部门支持情况,要提高志愿部门执行政府使命的能力以及管理资金的能力,保证资金的透明使用和项目的绩效。政府同时也应加强志愿组织的资金筹集能力,推动他们的可持续发展。2、主体广泛参与由于社区公共事务非常贴近个人生活,相对远离宏大的政治话题,所以扩大公民参与显得极具现实意义。广泛参与是社区建设的基础,也是社区建设的本质要求。所谓广泛参与主要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指社区建设参与主体的广泛性。社区建设的参与主体不仅包括社区中的离退休人员和家庭妇女,而且包括社区全体居民和社区内的企事业单位、机关团体、社会中介组织等等。二是指参与活动的广泛性。这也就是说,各类社区主体不仅参与社区服务活动,而且参与社区治安、社区环境、社区医疗卫生、社区文化等等活动。总之,社区建设中的广泛参与,既是指参与主体的广泛性,又是指参与活动的广泛性。它是衡量社区建设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广泛参与是社区建设的本质特征和必然要求。同时要引导和鼓励社区志愿者服务活动。要引导教育居民发挥自身特长,把从事志愿者服务作为居民的义务和良好的风尚来提倡,使志愿服务深入人心。还要建立志愿者服务活动贮存回报制度,登记社区志愿者参加服务的时间,当志愿者自身需要帮助时,可以免费得到同样的服务。同时要把在校学生参加志愿者活动作为考核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内容,表现突出者要给予重奖。3、培养社会中介组织从改革角度看,如何培育和促进一大批社会中介组织的产生和发展,是今后发展中不能回避的问题,必须要予以超前的研究和寻找推进方案。首先,没有一

  大批社会中介组织的产生和具体运作,就不可能做到政事分离、政社分离,就难以形成“小政府,大社会”的管理格局。其次,没有一大批社会中介组织的产生和具体运作,极容易使社区建设和社区服务由政府推动走向政府包办的运作格局。再次,没有一大批社会中介组织的产生和具体运作,就不易形成社会工作的专业化与社会化相结合的运行格局。所以,培育造就社会中介组织,已成为社区建设朝着专业化和社会化方向发展“重中之重”的任务。4、加强法律与制度的保障目前函需制定实施适合社区自治组织进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基本自治制度。如《社区居民会议制度》、《社区居民代表会议制度》、《区规民约》或《社区居民公约》、《社区自治章程》、《社区区务公开制度》等。政府的制度性供给,包括法律、法规的制定,虽然使社区建设可能在这一点上缺乏人情味儿,但它却是社区建设的可靠保障,也必将体现出它对未来社区建设的终极关怀。

  参考文献:丁元竹加拿大的社区服务体系建设及对我国的启示曹春鹏新加坡社区服务建设对我国的启示2009第一期唐忠新社区服务思路和方法机械工业出版社吴开松城市社区管理科学出版社2006陈恩虎社区工作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5

  

  

篇六:广播电视大学社会服务能力初探

  广播电视大学社会实践报告(共7篇)

  第1篇: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社会实践报告专业是工商企业管理,房地产是我们以后就业的主要方向之一,加上我对房

  地产十分地感兴趣,所以我们选择了一个房地产信息充足的企业来丰满自己幼嫩的翅膀。房地产评估公司属于房地产中介机构,是房地产开发商与消费者之间的桥梁,在这里实习会使我们得到更好的锻炼。而许多专家学者给房地产估价下了一个美妙的定义房地产=科学艺术。正式这种既有科学知识的严谨也有艺术的魅力,我们才能满腔热血的爱上房地产估价这一行业,才能主动的才房地产的知识中自由的遨游!

  实习的一个月很快就要结束了,再回首这丰收的一个月,我们感到十分的欣慰,它使我们在实践中了解社会,让我们学到了很多在课堂上根本就学不到的知识,,也打开了视野,增长了见识,为我们即将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公司介绍广州市森海房地产代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森海地产)成立于2002年,凭借专业的服务素质和高瞻远瞩的发展策略,公司从三人办公,从事简单的物业租赁业务发展成为拥有12间分行(天一分行、瑞心分行、金燕分行、北苑分行、峰景分行、怡新分行、云宁分行、白天鹅分行、春晖分行、丽晴分行、时代花生一店、时代花生二店),数百名员工的专业地产服务机构,并在沙太路天河北苑设立写字楼,主营业务囊括租赁买卖、销售策划、房屋抵押按揭、保险、公证、交易过户、投资咨询等相关地产业务。森海地产以传统房地产代理服务为基础,配合市场实际客户需求,凭借现有成熟的网络资源,先进的运作模式和专业的服务队伍,整合法律、房地产评估、金融、保险等方面的权威机构,为客户提供包括房屋租赁、买卖及个人房屋理财等全面、专业、简便的一站式房屋代理中介服务。森海以专业的硬件,丰富的资源,保证提供的服务专业化、多元化、高效化。以超前的发展策略和规划,森海公司成立初期,便安装了房友中介系统软件,更于后期建立了数据交换系统,公司的盘源信息每15分钟刷新一次,保证了数据24小时更新,并在一分钟内即可为客户在庞大的盘源信息中搜索到称心如意的房源信息二,在公司的工作情况

  1

  我到森海地产参加实践,主要岗位是物业顾问。我想通过这次实习、工作,使自己从理论走向实际,实现从课本走向社会,在实践中增长知识,锻炼自己的能力,更重要的是检验一下自己所学东西能否被社会所用,找出自己的不足之处,以便更好的取长补短,完成自己的学业。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将近一个月的实习过程中,我深深的感受到所学知识的肤浅和在实际运用中的专业知识的匮乏。刚开始的一段时间里,对一些工作感到无从下手,茫然不知道所措,这让我感到非常的难过。在学校总以为自己学的不错,一旦接触到实际,才发现自己知道的是多么少,这些与实践还有一段距离。尽管以前也有很多的社会实践经历,但是这次感觉与前几次有很大的不同(以前都是去做促销,或者家教),而且感觉比以前收获更多。比如在人际交往方面,书本上只是很简单的告诉你要如何做,而社会上人际交往非常复杂,这是在学校不能有如此深刻的感受的。社会上有各种人群,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思想和自己的个性,要跟他(她)们处理好关系还真得需要许多技巧。而这种技巧通常是来自社会阅历与经验的。在行动中,其中有关心你的人,有对你不所谓的人,有看不惯

  你的人,看你如何把握了。交际中要求你在不能改变一件东西的时候,你只能学着去适应它,如果还不行,那就改变一下再去适应时的方法。

  在这期间使我养成了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不能被它吓倒,从不轻言放弃的品格。人要想实现自身的价值一定要顽强坚持的性格,勤奋努力的生活作风,而且还需要随时都有一个积极向上的心态。这样你就可以做到不管遇到什么挫折,什么困难,你都可以克服,即使遇到失败那也是短暂的,你完全可以吸收经验教训,再次站起来。

  哲人说:“实践是检验真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理论要回到社会实践中去运用,想事情办事情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认识客观事物,要实现两次飞跃,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是认识事物的第一次飞跃,而从理性回到实践是第二次飞跃。所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当今的大学生,社会无时无刻不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而参加社会实践更显得重要,实践的能力强弱,决定着日后工作的好坏。

  我利用此次难得的机会,努力工作,严格要求自己,不迟到、早退,严格遵

  2

  守单位的各项规章制度,认真完成领导交办的工作,经过近一个月在和平县地产交易中心的实习、工作,我基本上掌握了地产交易中介服务;接受单位、个人委托办理土地使用权招标、拍卖、挂牌出证、协议转让、代办土地使用权变质、登记发证等手续;提供地产市场的信息及有法律、法规的咨询服务。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一个月短暂而又充实的实习,我认为对我以后走向社会起到了一个桥梁作用,过渡的作用,是人生的一段重要的经历,对将来走上工作岗位也有很大帮助,让我明白了许多做人道理,向他人虚心求教,遵守组织纪律和单位的各项规章制度,与人文明友好交往等一些做人处世的基本原则都要在实际生活中认真的贯彻,好的习惯也要在实际生活中不断培养。这一个月所学到的经验和知识大多来自领导和同事的教导。这是我一生中的一笔宝贵财富。

  这次实习也让我深刻了解到,在工作中和同事保持良好的关系是很重要的,做事首先要学做人,要明白做人的道理,如何与人相处,是现代社会做人的一个最基本的问题,对于自己在校大学生,面临踏入社会的人来说,需要学习的东西还很多,他们就是最好的老师,正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

  总结我的这次暑假社会实践,虽然是我的第一次社会实践,但我认为是一次成功的有用的社会实践,使我真正从课本走到现实中,从抽象的理论回到了多彩的实际生活。

  陈嘉俊2011年6月8日第2篇:山东广播电视大学社会实践报告山东广播电视大学社会实践报告实习课题关于幼教工作的实践报告姓名徐利荣教育层次大专学号__0xxxx____省级电大山东广播电视大学专业学前教育市级电大潍坊广播电视大学指导教师孙俊卿教学点昌邑电大实习时间2001.3.8——20121.3.28实践时间:2011年3月8日至2011年3月28日实践地点:都昌街办南逄幼儿园

  3

  实践内容:全面熟悉幼儿园的教育工作《,进行保育保教班级管理。家长和社区工作。

  实践目标:1、增进对学前儿童生活的了解和理解,树立正确的儿童观。2、进一步熟悉幼儿园的教育工作的职责和要求,熟悉组织开展学前的教育活动的能力。实习过程:我于2011年3月在南逄幼儿园实习,为此我开始了自己的的教师生活,进了幼儿园后,领导把我安排在小班,小班幼儿年龄一般为3——4周岁,3岁对于一个幼儿而言,是人生的一个转折期,幼儿离开温暖的家开始了幼儿园的集体生活,所以他们对老师有强烈的依赖性,我和他们一定要搞好关系,那就是站在他们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对待他们的要求不能操之过急,和他们交朋友,心连心。一、保育工作:在这项工作中,我积极和保育员老师配合。1、整理好本班教室的卫生,每天坚持对幼儿接触的位置进行消毒,特别是幼儿的水杯,因为孩子入园时间短,自理能力差,杯子经常拿错,这样容易滋生细菌,传柒病源,所以每天下午都要对水杯用消毒液清洗,对于幼儿的玩具、桌椅、饮食用具定期用84消毒。2、从小培养幼儿讲卫生的好习惯,让幼儿知道从小做一个讲卫生的好宝宝,告诉孩子喝水、吃饭时不要讲话,培养他们安静喝水的好习惯。吃饭时观察每一位孩子的饮食情况,提醒孩子安静吃饭,细嚼慢咽,午睡时为孩子盖好被子,让孩子知道我时刻在他们身边,他们从不孤单,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让每一个孩子尽快融入到集体生活的大家庭中。二、教育工作:在教学工作中,我努力再努力的去完成自己的工作。1、从事教学工作需要“钻心”,我为了这次实践的顺利进行,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准备,我专心课程的的每一个教育活动的设计和实施,虚心接受老师给我提出的问题,将好的意见吸取过来,重新修改制定。2、从事教学工作需要“耐心”,面对三周岁的孩子,他们对知识接受和记

  4

  忆的方式和能力都较差,为此,在教学中,不能从自身主观出发,“想当然之”,对他们的问题要耐心讲解,切记“简单粗暴”。

  3、从事教学工作要有“交心”,要多与外界交流,不能“闭门造车”,要了解孩子的爱好,培养孩子的兴趣。要做一名合格并优秀的幼儿教师。

  三、班级管理工作班级是幼儿活动的主要场所,幼儿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一日活动的组织都在其中完成,为此班级的管理水平直接影响着幼儿园教学活动的进行,要让幼儿在班级集体中感受到家的温暖,让幼儿在班级集体中轻松愉悦高兴长大,《幼儿园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应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充分关注幼儿在班级管理中,只要具备了对幼儿广博的爱心,对琐事有足够的耐心,对班级事务做到处处用心,就能创造出和谐,使教师、幼儿、家长之间始终处于一种协调平衡的状态,这样班级工作才能在和中求稳,稳中求胜,从而把班级工作做得有声有色的经验,引导幼儿在生活和活动中生动、活泼、主动的学习。所以在班级管理工作中营造温馨的家庭式氛围要让幼儿在班级集体中感觉到轻松、愉悦、高兴。他们才能愿意在这个集体中生活学习,班级管理首先要处理好人际关系,其次还注重了幼儿主人翁意识的培养。如:在环境创设方面、墙面如何布置,让孩子参与到活动中,让孩子自己动手,共同创设。这样既能提高幼儿的创造性,也培养了幼儿的兴趣,又有助于对幼儿进行爱惜劳动成果和爱护环境的教育。四、家长与社区工作:1、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是帮助教师了解儿童发展水平和特点的直接途径,是为幼儿园工作提供精神和物质的支持者,所以努力做好家长工作。如:做好家访,使家长及时了解自己孩子在幼儿园的各种表现,做好家园联系栏,让家长从中了解幼儿园对孩子的教育等等。同时也要提醒每一名家长要密切关注孩子心理任何细微变化,从孩子的实际出发,因材施教,因势利导,教育才真正有利于孩子的成长。2、与社区应该密切联系,利用各自的优势,共同搞好社区内的教育,如请社区有关人员到幼儿园来,给幼儿讲解有关知识组织一些活动,让社区融入教育孩子的行列,共同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实践总结:

  5

  这次实习,让我爱益匪浅,在这短短几周时间里,我的观念,我的心态,我的能力在逐渐发生变化,从中我也领悟到做为一名教师,一定要戒骄戒躁,要时刻以一种学习的态度来对待自己的工作,幼儿的教育和成长,都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我真正体验到这份职业的神圣,这段亲身经历,带给我很多东西,幼儿的笑脸,幼儿的泪花,幼儿的纯与真,工作的苦和累,理论与实践冲击,这些都逐渐在我本来有点浮躁的心灵内沉淀,发酵成一种不能用纸笔所形容的感动,更多的是对工作有了感性的认识,给了我前行的力量,让我有了自己努力的方向——和

  幼儿一起去感受成长的快乐。第3篇:广东广播电视大学社会实践内容摘要外来务工青年已成为推进连平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通过深入调查了解我县外来务工青年的基本状况和主要特点,针对青年群体中存在的一些难点、热点问题和不同需求,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以更好地让外来务工青年为我县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关键词:外来务工人员;生存与发展;管理随着我县城市化、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务工人员来我县就业、生活,外来务工青年已成为我县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推进连平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为了解和掌握新时期连平外来务工青年群体的基本情况,近期,我通过走访、座谈等形式,对我县外来务工青年基本状况开展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一、外来务工青年的基本情况被调查的4名外来务工青年主要来自邻省、农村等地,年龄25—36岁,谋取就业渠道方面,基本上是通过自荐或企业直招找到目前的工作,月收入在800—1000元。调查表明,整合社会资源、广开就业门路、切实维护权益、创业带动就业,是促进我县外来务工青年就业创业的有效手段。二、外来务工青年的主要特点(一)职业技能培训与外来务工青年需求尚有差距。调查显示,对工作和收入状况,只有2名外来务工青年表示感觉“一般”,2名认为自己收入水平较低。被调查的外来务工青年,均有认为“自身技能有待提高”,表示迫切希望企业和

  6

  社会团体提供更为便捷、成本较低的职业培训,帮助自身提高综合素质,提升自己的业务技能。

  (二)外来务工青年的生存环境有待改善。调查发现,外来务工青年的业余文化生活普遍较为贫乏,工余时间选择打牌消遣、与老乡聊天,甚至无所事事。外来务工青年对生活环境表示不满意的原因,除吃、住条件外,企业人际关系、信息获取途径和文化体育设施是较为集中的问题。这反映外来务工青年在参与企业民主管理、获取更多更广的信息以及改善业余文化生活的迫切需求。在健康卫生方面,外来务工青年生病后到正规医疗机构就医比例较小,大多数选择“自己买药”、“私人诊所”,甚至“忍一忍就过了”。

  (三)外来务工青年权益维护还需进一步加强。外来务工青年对自身的基本权益有所了解,均未获得医疗、工伤、养老保险,外来务工青年工作时间在12小时以上。在回答“自身权益遭侵害时应如何处理”时,2名外来务工青年选择请求单位领导、政府部门和司法机关,2名选择请求群团、社团组织协助维权。

  (四)外来务工青年适应城市角色的程度不高。调查发现,外来务工青年自我角色评价和城市生活适应程度普遍较低,3名外来务工人员不认同自己是城市市民中的一员。外来务工青年认为自己在城市工作仅仅为了挣钱吃饭,客居他乡,不问他事等,缺乏与城市生活相关的文明礼仪、交通安全、生活常识等知识。

  三、关于进一步加强外来务工青年工作的对策与建议1外来务工青年是一种影响极大的社会力量,也是连平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生力军。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外来务工青年的作用将更加突出,对外来务工青年教育、管理、服务将直接关系到连平的改革、发展和稳定大局,必须针对新时期广大外来务工青年群体中存在的一些难点、热点问题和不同需求,采取积极的措施。(一)加强思想道德和法制教育,提高城市务工青年道德修养及法制观念。进一步加强外来务工青年文化素质和技能培训,形成比较完善的外来务工人员服务管理体系和工作机制。对外来务工青年进行市情教育,帮助外来务工青年了解我县经济、人才的结构状况,以及在连平就业的职责和义务。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帮助外来务工青年了解劳动安全法规、交通法规、婚姻法、计划生育及有关民法、刑法等基本知识,促进外来务工青年同成都市民一起自觉遵守公

  7

  民道德规范,推动我县社会文明建设。(二)政府应进一步加强对外来务工青年工作的领导。统筹规划,强化管理。

  突出抓好外来务工人员在流入地及就业后的教育、组织和管理。建立健全各种相关制度和服务体系。完善各种措施和手段,使外来务工人员流动有序、就业有章,组织管理有机构、有制度。

  (三)要建立政府牵头、劳动部门主办、社会有关方面参与的外来务工青年培训体系,将外来务工青年培训纳入社会教育序列。对外来务工青年的培训应纳入政府行为。除对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实行“谁用人,谁培训”的原则外。对进入小型分散用工单位的外来务工青年,应由政府牵头。劳动部门主办,并动员工青妇等社会力量,建立外来务工青年培训机构和社会网络,对他们进行分层次、多渠道的系统培训。要制定相关政策性规定,将培训与就业挂构,建立学习、考核、发证、上岗等四位一体的管理机制,确保培训工作的权威性和有效性。

  (四)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维权工作。保障外来务工青年的合法权益。维权工作首先应使外来务工青年学法、懂法,使其成为知法守法并能用法律维护自身权益的劳动者。同时,政府应制定相关的政策法规,并通过司法监督和法律援助。保障外来务工青年不受歧视、不受排斥、不受虐待,与当地人同工同酬、平等对待。

  (五)丰富活动纽带,提高外来务工青年精神文化生活。要因地制宜建立青年文化广场、打工之家等文化宣传阵地,组建文学社、读书俱乐部等,把有文学、艺术、体育等专长的外来务工青年组织起来,定期开展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发展兴趣爱好。通过开展外来务工青年书画大赛、外来务工青年文化活动月和社区文化节等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增进友谊和联系,展示富有时代特征的打工文化和拼搏进取的精神风貌,激发他们创造美好生活的热情。

  2城市外来务工青年学习需求调查其目的是协助党和政府更好地留住人才,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归根结底是更好地让外来务工青年为我县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我县只有发挥自身优势,整合社会各方面的资源,为打工者营造良好的成长成才环境,最大程度地动员和组织广大青年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贡献青春和力量。

  参考文献

  8

  1.周晓锋、全晓清、方贤斌、黄赋.广州市“80后”外来务工青年劳动权益意识和维权现状研究报告,20072.于扬.《中国青年研究》2005年01期3.钱正武.《青年探索》2006年01期

  第4篇:浙江广播电视大学社会实践考核表对我县安州永安药房有限公司GSP认证后的调查针对药品零售市场对《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的实施情况的差别,结合《药品管理法》的实际,本次将以安州永安药房有限公司为调查对象,对该经营企业GSP认证后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为研究点,结合实际情况对仙居安州永安药房有限公司进行重点调查。一、调查的基本情况:药店成立于2012年2月7日,企业性质为个人独资企业,注册地址为仙居县城关城北东路151号,注册资金为100万元。公司以“永安药品、健康万家”为服务理念,立足“药品质量第一,服务城乡居民”为已任,使老百姓能就近买到放心药、便宜药。公司主要经营中药、中成药、药品、参茸补品、医疗器械、计生、保健食品,经营品种达2000多种,基本能达到老百姓购药的需求。公司下设行政科、质管科、财务科、门店管理科、配送中心五个管理机构。配送中心现有仓库总面积590平方(其中常温库166.5平方米、阴凉库423.5平方米、冷藏柜一只),验收养护室20平方米,公司总部办公室150平方米。公司现有员工共15名,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0名,从事质量管理、验收、养护、计量、人员5名,其中,执业药师2名,从业药师2名,药师助理1名。去年销售总额达368万,增幅高达30.35%,在仙居各大城镇占据了一定的市场份额,销售额也是不可估量的。二、药店的基本特点:药店自从开展药品经营业务以来,按照国家及行业制定的法律、法规和GSP认证的要求,坚持\"质量第一\"的经营宗旨,抓管理,促经营,求发展。加强软、硬件的建设和改造,公司从经营业务到药品质量管理实现了电脑化、系统化管理,并建立了一套完善的质量经营管理等规章制度,严把质量关,杜绝一切不合格和伪劣药品流入市场,确保市民用药安全,树立起良好的形象。三、药店在管理上的优点:

  9

  (一)、设立质量管理组织、制定质量管理体系为了保证GSP的有效运行,药店成立了由全体员工为成员的质量小组,负责研究、决策药房质量管理工作的重大问题。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是药房质量管理工作满足GSP要求的具体规定、依据和规范,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是实施GSP的前提条件。质量负责人制定管理制度、质量管理程序、质量职责,使药房的质量活动“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有据可查”杜绝了质量管理的随意性,使所有员工都能把好药品质量关。并由具有执业药师资格的专业人员担任质量负责人。健全质量管理机构及相应的质管、验收、养护岗位等,明确岗位职责。制定了企业质量方针、质量目标、质量管理制度,做到GSP实施工作有步骤、有计划、有措施、有落实。(二)、加强培训,合理配备人员围绕质量管理这个中心,根据GSP的要求,全员培训,不断强化质量意识,采取岗位培训、继续教育培训、上岗培训等方式进行职工教育,提高职工整体业务技术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药店制定内部培训计划,做好培训记录及考核,重点培训《药品管理法》、GSP及岗位知识,质量管理员、1养护员、验收员等相关岗位人员全部符合上岗要求。并对直接接触药品岗位的人员进行严格健康检查,每一员工均建立了健康档案。重点岗位配备了符合GSP认证要求的人员。(三)、狠抓软件,规范管理药店制定了质量体系文件,包括管理制度(24项)、管理程序(8项)以及相应岗位责任制(7项),并落实到各个岗位,规范各项操作和记录,并对岗位职责定期考核,使每个员工各司其职、各尽其责,保证了药品的质量。(四)、设施、设备完善全面药店设备齐全,具备了与经营规模相适应的营业场所、养护设施及现代化电脑办公管理系统。(五)、依据规范,严格实施1、控制源头,把好进货质量关做好药品采购工作是保证药品质量的第一环节。为了确保购进药品质量,药店制定了《药品购进管理制度》、《首营企业与首营品种审核制度》等控制药品采购活动的文件。药店在药品购进时严格按照药品质量的进货管理程序进行,坚持

  10

  从证照齐全的合法企业进货,严格审核所购入药品的合法性和可靠性,对供货单位销售人员均要求对方提供具有法人代表签字或印章的委托书的原件及上岗证复印件,并签订质量保证协议。首营品种和首营企业填写\"首营品种申报审批表\"和\"首营企业审批表\",并索取有关的资料,首营品种、首营企业经质量管理组和公司领导审批后方可开展业务。购货合同的质量条款符合法定标准。药店购进药品均有合法的票据,并建立完整的购进记录,做到票、账、货相符。

  2、规范药品验收程序质量验收工作是直接关系到入库药品质量的关键环节。药房制定了《药品验收管理制度》,对药品质量验收时药品的验收方法、药品检查项目、首营品种和整件药品的验收要求做了严格的规定,具有很强的可行性、操作性。质量验收员努力掌握国家有关药品质量验收的方法和标准等知识。药店配备了符合要求的验收员,按GSP要求对采购药品的供货单位、到货日期、品名、规格、剂型、生产企业、数量、批准文号、生产批号、有效期、质量状况等逐项进行验收,并按规定做好验收记录,经验收合格的药品上架陈列,对贷与单不符和包装异常、破损等不合格药品验收员有权拒收,其处理按程序执行,从验收环节把好药品质量关。首营品种须有该批号药品的检验报告书,进口药品须提供加盖供货单位原印章的《进口药品注册证》/《医药产品注册证》和《进口药品检验报告书》/《通关单》。其验收记录保存至超过药品有效期一年,但不得少于三年。(六)、预防为主,把好养护关药房制定了《药品养护管理制度》、《药品陈列管理制度》、《药品拆零管理制度》、《效期药品管理制度》等质量管理文件。药品按GSP要求分类陈列,药品与非药品、内服药与外用药、易串味药品等分开存放,区域划分合理。拆零药品和易串味药品专柜陈列,商品摆放整齐美观,类别标签放置准确,字迹清晰。我店每月对储存药品巡检一次,并建立养护记录,对有效期在6个月内的药品按月填报近效期药品催销表。每天上下午各一次定时对库房温湿度进行监测并记录,发现超出规定范围,及时采取调控措施。对养护用仪器设备定期检查维修,建立设备档案。货柜设置了待验区、退货区和不合格品区。并按要求实行了色标管理。

  11

  (七)、一丝不苟,把好销售复核关2药品遵循\"先产先出\"、\"近期先出\"和按批号销售的原则,对于有特殊要求的药品,如需要冷藏或保温药品均采取相应的措施,以保证药品的质量。(八)、销售合法,重视售后服务药店在销售中,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和制度,营业员能正确介绍药品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营业时间内有药师在岗。营业场所内设有咨询台,店堂内明示服务公约,公布监督电话,设置了顾客意见簿。对顾客提出的批评或投诉能够认真对待,及时处理并做好记录。店堂内无非法药品广告。药店药品销售对象均为顾客,在药品销售流程中,坚持GSP要求,实事求是,不做非法宣传,虚假夸大误导用户。与顾客开具合法的票据,做到票、账、货相符,建立完整的销售记录。同时重视药品售出的质量查询投诉、服务质量投诉的反馈情况,对销售过程中发现的药品质量问题,必须详细查明原因,分清责任,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对于客户的药品查询问题、服务质量问题的投诉,耐心了解,做好记录,采取补救方法。四、药店在管理上的不足之处:(一)、门店提示、警示顾客的牌子老化,失去美观了。(二)、整体药店卫生还可以,但有些死角卫生打扫不够干净。比如各柜台的最下面一格,里面卫生打扫不彻底。(三)、近效期药品没有及时关注,以至顾客看到时才发现了问题。(四)、温湿度记录书写不够规范,字体有的潦草看不清。(五)、电脑技术使用掌握不够熟练,特别是店内近期新调入药品品种目录没能及时准确无误维护进电脑系统。(六)、在政策执行方面,店员对相关配套政策领会不全面,理解不到位,学习不够深入具体,致使实际上机操作没有很好落实到实外。(七)、服务质量有待提高,尤其对刚进店不久的新特药品,保健品性能功效了解和推广宣传力度不够。(八)、对店内设置的医保宣传栏,更换内容不及时。五、今后的发展和建议:

  12

  针对以上存在问题,我的建议是:1.及时进行更改更换了新的警示牌。2.加强对店堂的卫生管理。3.加强对效期药品检查。

  4.温湿度记录规范。5.加强学习医保政策,经常组织好店员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知法、守法;6.电脑操作员要加快对电脑软件的使用熟练操作训练。7.提高服务质量,熟悉药品的性能,正确向顾客介绍医保药品的用法、用量及注意事项,更好地发挥参谋顾问作用;38.及时并正确向参保人员宣传医保政策,全心全意为参保人员服务。当前我国经济体制取得了一定的发展成就,随着药品管理机制的不断调整,在发展过程中必须明确企业市场定位,在后续管理过程中对程序形式进行适当的调整,使其满足管理形式的实际要求。在市场定位过程中要而结合药品在经营企业的发展现状和应用机制,制定合理的管理程序,进而在后续定位系统优化建设阶段,适应社会具体发展形势。4浙江广播电视大学社会实践考核表实践课题对我县安州永安药房有限公司GSP认证后的调查姓名吕学群____学号xxxx17______年级____________专业14工商管理_____指导老师李云珍老师_____教育层次开放本科_____教学地点浙江广播电视大学仙居学院时间____________56第5篇:浙江广播电视大学社会实践考核表浙江广播电视大学社会实践考核表实践课题对仙居县旭阳日用品商行应收账款的调查姓名李学琴学号xxxx60年级2012年春专业会计专科

  13

  指导老师蒋建新老师教育层次开放专科教学点浙江广播电视大学仙居学院时间2013-05-09第6篇:浙江广播电视大学社会实践考核表浙江广播电视大学社会实践考核表实践课题关于仙居县旅游业发展的调查姓名林勇胜学号xxxx55年级2012年秋专业汉语言文学指导教师蒋达康老师教育层次开放本科教学点浙江广播电视大学仙居学院时间2013-11-09第7篇:石家庄广播电视大学社会实践要求石家庄广播电视大学社会实践要求社会实践是根据专业教学的要求,对学生已学理论知识部分进行综合运用的培训,旨在加强学生对社会的了解,培养和训练学生认识、观察社会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并为学生毕业后尽快适应实际工作打下基础。1.社会实践要求参加社会实践的学生应独立完成实践报告。报告内容包括:实践题目、参加时间、地点、方式、内容、过程、发现的问题、结论、效果和体会等。社会实践报告文字材料专科不少于2000字。统一使用A4纸进行文字打印及装订,页面上下边距各2CM,左边距2.5CM,右边距2CM。统一格式,报告标题为小二号黑体字,顶部居中排列,上下各空一行,正文为小四号宋体字,行距为1.5倍行距。各级标题序号为“一”、“(一)”、“1”、“(1)”、“①”。2.成绩评定与验收(1)社会实践由指导教师给出初评成绩,由教学点初审,市电大复审,省电大抽查验收,中央电大抽查、终审。(2)成绩评定依据: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情况、效果、撰写文字材料综合运用专业知识的水平,在社会实践过程中的表现以及实践单位的反馈意见。(3)成绩评定采用百分制。

  14

  (4)凡字数不足、内容不全、未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未能达到必需的社会实践活动课时、未提交反映社会实践成果的文字材料、抄袭造假者,按不及格处理。

  (5)凡社会实践成绩未达60分或要求重做者,可根据所在教学点实践教学安排计划,在学籍有效期内进行。

  石家庄广播电视大学广播电视大学学生社会实践报告广播电视自查报告电大社会实践报告电大社会实践报告法学广告专业大学生社会实践报告

  15

  

  

篇七:广播电视大学社会服务能力初探

  基层电大建立社区大学的必要性分析

  孙平【摘要】社区教育有不同的举办模式,其中之一就是依托广播电视大学原有的办学条件加挂“社区大学”校名的模式.在基层广播电视大学的基础上建立“社区大学”,可以有效地整合、优化现有的社区教育资源,避免教育资源的重复建设和稀缺教育资源的浪费,可以为学习型社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还能为广播电视大学转型升级提供坚实的基础.【期刊名称】《成人教育》【年(卷),期】2013(033)002【总页数】4页(P13-16)【关键词】社区教育;社区大学;广播电视大学【作者】孙平【作者单位】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广东广州51009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77

  一、建立社区大学是基层电大服务学习型社会发展的需要社区教育是在一定的社会管理区域内,充分利用社会教育资源开展的旨在提高社区居民文化知识水平和素质,提升社区居民生活质量的一种教育活动。社区教育是个大教育,它是关系民生的教育活动。社区教育是一项利国利民的普惠制的教育,由

  于它是建立在国家法定普及教育的基础上和基本学历教育基础上产生的教育,因此它的特点十分鲜明:教育对象广泛、教育内容丰富、教学形式灵活、教学手段多样、教育目的多元。社区教育从一定的角度来说,它是学校教育的衍生,它与传统的以学历教育为主的全日制院校教育有根本的区别,它追求的不是学历,追求的是文化修养、职业技能、素质提升、自我满足及身心快乐。开展社区教育是实现终身教育的重要形式,也是实现学习型社会的重要举措。社区教育对于社会管理的优化,对提升社区居民生活质量,对繁荣社区居民的文化生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广泛开展城乡社区教育,加快各类学习型组织建设,基本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在创建学习型社会过程中,社区教育是全民学习的平台,是终身学习的节点,是终身教育体系的构件,社区教育是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途径、载体和手段,‘全息’地体现着全民终身教育的本质特征,是全民终身教育在一个社区范围内的缩影”。[1]广播电视大学(简称电大)是一个远程教育的办学系统,主要特征是面向地方、面向农村、面向基层、面向边远地区和民族地区,培养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应用性人才。在30余年的办学历程中,电大的定位始终是成人继续教育的主阵地。电大招生的对象是成年人,学习的方式是自学为主,教育的目标以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并重。从形式上来说,电大开展的教育本身就是一种社区教育活动,只是它的社区范围要比现在社会管理上所说的社区范围要大罢了。基层电大是指地级市广播电视大学和区县级广播电视大学,在县级电大以下虽然有一些教学点,但不是成系统的教学机构。如果电大进一步开展社区教育,就是要将区县级电大办学点进一步向下延伸,一直延伸到城乡社区居民点中,这样才能与我们所说的社区教育相衔接。2002年,山东省青岛市广播电视大学在原有的基础上创立了青岛社区大学,开创了全国社区大学的先河。这种依托广播电视大学的办学条件,直接以“社区大学”冠名的社区教育的办学模式,已经成为广播电视大学系统参与社区教育体系建设的

  一种形式。现在已经有29家地级市广播电视大学成立了“一套人马、两块牌子”的社区大学。[2]基层电大在社区教育方面确实有许多创新与发展,在社区教育方面表现出了极高的热情,也进行了一些有实质性内容的工作,为社区教育做出了实实在在的贡献。社区教育是一项服务居民、提升居民素质、满足居民知识需求的系统工程。在这个系统中,政府要首先发挥管控、指导的作用,社区教育不能放任自流。教育行政部门和民政管理部门都有开展社区教育的职责,对教育行政部门来说不介入社区教育,就是教育阵地的流失。对民政管理部门来说,社区教育是社区管理的组成部分,不对社区教育进行规划和管理也是一种失职的表现。民政管理部门有职权但没有教育资源,教育行政部门有资源但没有具体职权,双方惟有密切合作才能从行政管理的角度上完成社区教育的规划与管理。无论社区教育以哪个部门管理为主,其实质要求都是能够解决“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的问题,哪个部门能够在这方面有所发现、有所创新、有所作为,就应该以哪个部门为主开展社区教育。这方面不应有所限制。社会现有的公办教育机构和民营教育机构都是社区教育的重要力量,现在的职业教育培训以民营的教育机构表现最为突出,在学历继续教育方面,公办的教育机构占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但是在公益性的教育方面,双方做得都不够。这不能怨教育机构本身,公益教育的组织理应是政府的事情,政府向谁购买服务则凭公办教育机构和民营教育机构的实力。社区教育到底包括哪些内容,现在人们有不同的认识。有人认为社区教育是包括从摇篮到坟墓的教育,其实就是终身教育;有的人认为社区教育是正规院校教育之外的成年人的教育;有人认为社区教育主要是居民的休闲娱乐教育。如此多的观点使得社区教育的内容无限膨胀。现在人们感受到的社区教育以休闲娱乐教育居多,但是当下社区教育应该以职业技能继续教育为重点,因为社区从社会管理的角度考虑,

  社区教育的内容虽然无所不包,但是侧重点还是要关注社区居民的真实需要,对社区的主体力量即成年人来说不断掌握新技能、新知识是保证生存的根本要素。与此同时,对社区老年居民来说,休闲娱乐等健康教育活动也是十分需要的内容。社区教育是社会管理的重要一环,在社会管理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加强社会管理离不开社区教育的支撑,社区居民整体水平的提高是提高社会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社区是社会管理的基本单位,在社区中开展有目的的教育活动,对营造和谐社区有极大的促进作用。“人的全面持续发展,要求教育机会的平等性,要求教育内容的和谐性,要求教育形式的多样性和丰富性,要求政府及社会提供多形式、多类型、多层次、多途径乃至个性化的服务。因此,学习型社会应当是帮助社会成员得到全面、充分、自由发展的社会”。[3]基层电大在社会管理的体系中是一支重要的教育力量,因为基层电大就办在社会的基层,办学目的就是为社会成年人服务的,电大在为社区教育服务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基层电大建立社区大学,就会成为社区教育的重要力量,成为学习型社会建设的主力军。二、建立社区大学是基层电大转型升级和谋求发展的需要2012年7月国家开放大学的成立,标志着广播电视大学系统开始进入转型升级阶段。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成为了国家开放大学,是一所有独立办学自主权的真正的大学,各地的电大怎么办?除北京、上海的开放大学已经成立以外,广东、云南、江苏三省国家同意成立地方开放大学,其他的省现在只能保持原样。原来电大的办学结构叫“系统”,现在国家开放大学的办学结构叫“体系”,即原来的中央电大——省电大——地市电大——县电大,现在改为国家开放大学总部——省为分部——地市为学院——县为学习中心。对地级市和县电大来说,今后的发展路径尚不明确,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国家只建几所有真正办学自主权的开放大学,不可能让开放大学遍地开花。现在看来,电大系统转型升级是复杂的、漫长的过程,

  各方在利益分配上都会有自己的打算,既要保证电大系统(体系)的完整性,又要使合作办学方式呈现自愿的、多元的形态,又需要对多年积淀下来的运行模式进行再造,还要把主要的价值取向引导到社区继续教育方面,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许多问题和矛盾还在进一步分析、探索、解决之中。“社会转型即新旧两种文化相互抗衡、冲突,新文化对旧文化的解构、战胜与取而代之的过程。”[4]转型升级是一个痛苦的过程,是一个变迁的过程,也是电大文化再造的过程。经过30多年的发展,电大系统也深深地意识到转型升级的重要性,其中最重要的内容就是积极开展社区教育活动,为政府排忧解难,为群众提供多元化的教育,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满足群众渴求知识的需要。电大一直以来,在远程教育方面存在一定的优势,可以利用这些优势为社区居民提供全国各地的优秀远程教育的教案,为偏远的地方居民提供远程教育的指导帮助,可以充分发挥远程教育的优势,利用电视、网络、手机为社区居民提供不受时间、地点限制的教育内容,通过网络链接,帮助有需要的居民提供学习答疑,进行网上辅导和教学。“依靠现代信息技术建立新的继续教育网络系统,使全社会所有愿意接受继续教育的学习者都能通过网络接受他们所需要的教育,使每个人都可以轻而易举地获取知识、增强技能,是创新继续教育的一条必由之路”。[5]现在,社会上并不缺大学,因为大学的数量已经不少了,社会缺的是服务城乡居民的继续教育型的大学。正是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需要,开放大学才应运而生。现在的开放大学定位在继续教育和学历教育并举,以继续教育为主。这是时代对开放大学的期盼,也是开放大学立命之本。无论社会发展到何种地步,非学历的继续教育永远都会存在,人们除了在学校接受教育以外,还会有一些学习的需求是学校无法满足的,人们会更多地使用网络学习,使用电视学习,使用手机学习,这些碎片式的学习方式要求教育的形式必须适应学习者的需求。因此说,任何时候,非学历的继续教育都不会消失。既然存在这种教

  育的需求,就会有承担这种教育的机构。广播电视大学在历史上主要承担的这方面的任务,今后还会更多地承担这方面的任务。相对于普通大学来说,广播电视大学在服务社会方面比其他的大学有更多的优势。这种优势之一就是广播电视大学有一个覆盖城乡的教育系统,这个系统是其他大学不具备的,这是电大的法宝。因此说,要维护电大的发展,就必须维护这个系统。没有了这个系统,电大的优势也就不鲜明了,竞争的优势也就不明显了。对系统的改造,就是对开发大学体系的再造,但是开发大学的体系绝不能建立在空中楼阁上,必须依托电大的系统,必须依靠电大系统的优势,通过改造达到转型升级的目的。基层电大现在已经出现多元发展的现象,这是一种求生存的体现。过去电大系统自成一体,有一套完整的办学模式。但是,每年招生的压力,使得一些基层电大开始寻求多元发展的道路了。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基层电大在政府的主导下进行了院校的合并,一些电大变成了多种教育机构的混合体,现在有的电大有多块牌子,已经不是只走电大开放教育一条路了。一些基层电大也在积极寻求地方政府的支持,腾出人力、物力、财力来举办社区教育的项目。有些项目能够获得政府的支持和资助,有的项目还依靠自身的力量举办。为什么没有钱也要办社区教育呢?一些基层电大的同志认为主要是看到了社区教育未来的前景,希望能够抢先占领阵地,同时也能够扩大电大的社会影响力。开展社区教育符合基层电大自身发展的需要。县级电大的日子比较艰难,因此多数是多种办学种类的混合体形式,不是单一的电大模式。在这种情况下,再想回到原来单一电大办学模式的老路上是不太可能了。不仅如此,今后基层电大也要有自己找饭吃的思想,不能完全依赖上级电大给予多少有经济效益的项目,要靠自己去开发、去创造、去争取。把社区大学办起来,就有了另外一个生存的市场,有了更加广阔的办学天地。过去电大主要依靠学历教育生存,现在的学历教育的环境越来越复杂,竞争的压力越来越大,许多基层电大都面临生源不足的困境,许多电大都开始举办非电大系统

  的教育项目。出现上述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国家高等教育普及化的问题,也有远程教育市场不规范的问题,还有教育成本增高教育效果低下的问题,也有办学特色不鲜明满足不了社区居民对知识的需求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完全依靠开放教育一种形式生存是有困难的。因此许多基层电大开始多渠道、多形式、多类别的办学,办学的多元化使得电大的完整性和纯洁性开始下降。但生存是硬道理。有的基层电大举办了中职教育,有的举办高职教育,有的举办电大系统外的远程教育,有的甚至和其他教育机构联合举办研究生教育。另一方面,许多电大都在承担一定的政府指定的培训项目,也都在开展力所能及的社会服务教育项目。这些项目有些经济效益显著,因此也是基层电大创收的主要来源。三、建立社区大学是基层电大占领社区教育主阵地的需要社区教育不是哪个部门的专利,现在许多部门和单位都可能举办,社区教育目前还存在无序的状况。在这种情况下,能够先把社区大学的“牌子”争取到手,也是要靠智慧的。如果社区大学的牌子争取到了,就为基层电大今后开展社区教育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建立社区大学要有一定的条件,其中之一就是要名正言顺。现在社区大学并没有规定由电大来承担,也没有规定电大不能承担,既然电大有能力有热情,就要把握时机积极争取,把“社区大学”校名争取到手,为今后大力开展社区教育打下基础。如果现在不去争取“社区大学”的校名,今后要想占领社区教育的主阵地就会存在困难。一些地方现在在社区管理中建立了社区教育的专门机构。如四川省成都市成华区在区教育局的主导下,在区里成立了社区教育学院,接受成都市社区大学(即成都广播电视大学)的业务指导,社区教育学院的院长由区政府主管教育的副区长兼任,副院长由区教育局分管副局长和区教师进修学校校长兼任。社区教育学院下辖14个街道社区教育学校和94个社区教育工作站。并且由相关部门组建了社区教育联席会议,成华区教育局从教育系统选配了14名干部担任街道社区教育学校副校长,

  专职从事社区教育,在每个居民社区建立社区教育工作站,实现了社区教育机构的全覆盖。区政府制订了《成都市成华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社区教育工作的意见》,区财政按照人均每年不少于2元的标准落实社区教育经费,提出了“学习生活化,生活学习化”的社区教育理念。中山大学与广东省中山市古镇联合举办古镇社区教育学院,古镇负责场地和资金筹措,中山大学负责派教师进行教学活动,双方互利互助、合作共赢,不但对本地居民送教上门,而且服务于当地的外来务工人员,受到普遍的赞誉。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与广州市越秀区登封街道办事处联合成立社区教育学院,利用学校的便利的场地为街道居民提供技能知识培训、休闲知识培训。街道政府出资赞助,学校派出师资力量。特别值得一提的这个社区教育学院还为当地的经商的非洲人开设语言培训教育,受到了普遍的关注。由此看来,社区教育不是哪个部门的专利,只要有热情、有财力、有能力就可以参与到社区教育的活动中去。一些地方在文化、体育等主管部门的支持下,开展的社区文化、体育娱乐活动有声有色,受到了社区居民的普遍好评。一些社区的“文化站”、“图书室”、“学习室”已经成为社区教育的主阵地了。教育部于2010年在浙江省杭州市召开了“全国社区教育工作座谈会”,教育部提出要加强与民政、精神文明办、人社、文化、体育等部门以及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团体的联系,与这些部门建立和完善齐抓共管的协调机制,共同推进社区教育工作。基层电大要建立社区大学必须做好调查研究,必须对社区的发展状况有所了解,必须对政府的需求有所了解,必须对居民的要求有所了解,必须对可以调动的社会资源有所认识,必须对自身的能力有所把握。光有热情是不够的的,还要有智慧,还要能通过各种手段和方式让政府把社区教育的任务交给电大。要想办法拿出自己的看家本领让政府感受到电大存在的意义,让政府感受到电大开展社区教育的优势,一定不能等靠,要积极作为。特别是在基层电大转型升级阶段,抓住时机,寻求政

  府对电大工作的更多更大支持。基层电大扎根在地方,地缘优势十分鲜明,同时也有一定的教育资源能够服务于社区教育,虽然经费有些困难,但是只要在社区教育方面积极作为,相信政府也会有所帮助的,关键在于“有为才有位”。如果基层电大在社区教育方面先行一步,首先成立社区大学,这个金子招牌本身就可以带来一些社区教育的项目和资金,关键要主动作为。从各地社区教育发展的情况来看,越来越多的社会组织开始介入到社区教育的活动中来了,政府在社区教育活动的组织方面越来越倾向于购买服务的方式。这种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进行社区教育的活动,使得公办机构、民营机构,个人乃至公益性、非营利性社会组织都会进入到社区教育的阵地中。但是在社区教育的主力军方面,相信政府还是会有所选择、有所侧重,因为毕竟大量的日常社会教育活动还得靠固定的单位来组织。在这方面,基层电大能否发挥自己的独特优势就需要认真考量了。广东省的佛山电大、湛江电大就已经加挂了社区大学的牌子。佛山社区大学利用地方优势,积极与政府相关部门合作,不断推出社区教育的新举措,在当地乃至广东省社区教育方面都走在了前列,也为电大提高知名度、提升办学水平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佛山社区大学的发展为其他电大建立社区大学树立了榜样,也为社区教育在电大系统的开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模板。我们不能指望政府会主动希望电大来承包社区教育。如果电大在社区教育方面主动作为,政府也会支持电大开展社区教育,也会相信电大能够承办好社区教育,毕竟电大在社区有相当的知名度,有一定的办学实力。所以,基层电大积极投入到社区教育当中,一定会成为社区教育的主力军。【参考文献】[1][3]陈乃林,张志坤.社区教育管理的理论与实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14;30-31.

  [2]杨志坚.中国社区教育发展报告(1985—2011年)[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12:20-21.[4]高志敏,蔡宝田.社会转型期成人教育、终身教育研究[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9.[5]王宇.现代远程继续教育概论[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11:64.

  

  

篇八:广播电视大学社会服务能力初探

  高等职业院校社会服务能力建设的有效途径探析

  贺敬宏(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陕西西安710300)

  摘要:基于调研和文献研究,结合实际,从以下三个方面探析了高等职业院校社会服务能力建设的有效途径。即:树立科学的思想方法,为社会服务能力建设奠定思想基础;加大投入力度,为社会服务能力建设提供有力保障;采取正确的工作方法,提高社会服务能力建设水平和效率。为高等职业院校社会服务能力建设提供借鉴。关键词:高等职业院校;社会服务;能力建设;有效途径

  0引言

  随着科技、经济、社会的发展,经济转型与产业结构调整,对高等职业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尤其对社会服务的要求更加迫切、更加现实、更加直接。对于高等职业院校而言,社会服务不仅是其曾经意义上的职能,更是其能否生存、发展的生命线。这不仅体现在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关于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相关文件中,体现在国家对高等职业院校建设水平的评价标准中,更体现在社会对高等职业院校的认可度中。事实上,社会服务已经成为高等职业院校综合实力的象征、办学水平的标志、生存与发展的根本。社会服务不可小觑。所以,社会服务能力建设必须也必定成为高等职业院校建设的关键,渗透到其硬件、软件建设的各个方面,必将对高等职业院校建设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因此,探索高等职业院校社会服务能力建设的有效途径尤其重要。

  1树立科学的思想方法,为社会服务能力建设奠定思想基础

  思想方法决定成败。为了有效地提升高等职业院校的社会服务能力,必须采取科学的思想方法,遵循职业教育发展规律,遵循经济社会发展规则,执行正确的工作路线和程序。

  1.1立足现有资源,发挥社会服务能力

  高等职业院校从建校的那天起,就已经具备了相当的社会服务能力,只是由于思想认识不到位,加之多种因素的影响,使得其社会服务能力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因此,无论是新建高等职业院校,或者是具备了相当实力的国家级示范建设高等职业院校,都应该唤醒社会服务意识,有效利用已有的场地、设备设施、师资队伍、教学与科研资源、文化积淀等,充分挖掘各方面的潜力,使其真正发挥出社会服务作用,避免资源浪费。这一点对于各方面投入还不是很好的高等职业院校非常重要。

  1.2依托现有资源,提升社会服务能力

  在充分发挥现有资源社会服务作用的前提下,高等职业院校必须采取有力措施提升社会服务能力,适应产业升级、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需要。以现有资源为基础,依托优势资源积淀,实施社会服务场所、设备设施、技术力量等建设,实施教学、科研、管理、专业、文化

  1

  等建设,对提升高等职业院校的社会服务能力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一所高等职业院校,不可能一夜之间改弦更张,抛弃自己的传统优势,另辟蹊径而企及其社会服务能力得到突飞猛进的提升。因此,高等职业院校的社会服务能力必定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提升。

  1.3统筹规划,增强社会服务综合实力

  实际调研和文献研究结果均表明,高等职业院校非常重视教学能力建设,而对社会服务能力、科研能力以及文化传承创新能力建设重视不够。因此,一般高等职业院校的教学实力都比较强,基本上可以适应科技、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而社会服务、科研、文化传承创新等实力较弱,不能满足产业升级、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对高等职业院校的要求,也直接影响了人才培养水平,导致其社会贡献度降低。所以,高等职业院校要充分重视社会服务与教学、科研、文化传承创新的互相依赖和相互促进作用,将教学、科研、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等建设统筹规划,融为一体,使各方面的资源能够相互支撑、互补利用、发挥出最大综合效益,以达到提升人才培养、科研、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综合实力的目标。当然,从某种意义上来讲,高等职业院校的全部职能就是社会服务,因此,高等职业院校必须以提升社会服务综合实力为终极目标进行规划、建设,实现持续科学发展。

  1.4把握特色,突出优势,避免恶性竞争

  实施高等职业教育的高等职业院校与实施学历教育的普通高等院校不同,高等职业院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等各个方面都具有其鲜明的特点,具有其不可替代性。研究结果表明,实施学历教育的普通高等院校的社会服务从广义上讲是指其作为一个学术组织为社会做出的包括直接的和间接的所有贡献,从狭义上讲是指依托其教学、科研、人才和知识等资源优势,向社会提供直接的、服务性的、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活动。事实上,现阶段我国绝大多数高等职业院校的学术水平、科研能力、教学资源、人才资源、设备设施条件等非常有限,与实施学历教育的普通高等院校差别巨大。所以,高等职业院校的社会服务不应该与实施学历教育的普通高等院校相提并论,更应该结合高等职业院校的办学特点,把握高职特色,突出高职优势。

  高等职业院校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特色和优势,与同类兄弟院校形成优势互补,避免恶性竞争,共同为社会发展进步做出贡献。

  1.5关注社会,关注需求,树立全方位服务理念

  高等职业院校服务的对象是“社会”,因此,必须关注社会,关注社会需求。针对社会科技、经济发展需要,确定院校发展目标定位,实施院校规划、建设,提高社会服务能力建设的有效性。同时,以社会服务为纽带,与社会形成互动,在为社会服务的同时,吸引“社会”积极参与到学校教学、科研、服务能力建设中来,达到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的双赢目的。

  高等职业院校要树立全方位社会服务理念,不仅要注重科技服务、经济服务,而且要注重政治、教育、文化等其他方面的服务。在发扬针对企业的技术咨询与技术开发、技术(成果)转让(转化)等技术服务优势的同时,将继续教育、职业培训、社区教育、技术培训、院校之间的对口支援等作为社会服务项目,从政策制度、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实施方法、

  2

  有效模式、设备设施条件等方面加强研究和建设,使其成为高等职业院校社会服务新的增长点,成为办学实力新的增长点。

  1.6以专业为载体,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专业是联接院校与社会的纽带,专业建设是院校建设的核心。面向产业升级、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及时调整、设置专业,以专业建设为引领全面提高办学资源建设水平,提高办学水平,彰显高职特色,达到以高质量的专业人才、科技成果以及先进文化、优质资源服务社会目的,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2加大投入力度,为社会服务能力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社会服务能力建设是高等职业院校重要的基本建设。社会不仅期望高等职业院校培养更多更好的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进行科学研究、实施文化传承创新,更期望高等职业院校直接参与到社会的政治、经济、科技、教育和文化生活中,利用其教学、科研、人才、知识、信息以及设备设施等资源优势为包括高等职业院校自身在内的社会发展进步做贡献。但是,调查结果表明,高等职业院校对社会服务能力建设的投入明显偏低,这不仅严重阻碍了其社会服务实力的提升,也极大地影响了其人才培养质量、科学研究水平和文化传承创新能力的提升,甚至危及院校的生存和发展。所以,高等职业院校必须加大投入力度,为社会服务能力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2.1加大人力投入

  建立必要的社会服务组织管理机构、研究机构,设置专职社会服务管理和研究人员,为社会服务能力建设提供组织和人员保障,加强对社会服务活动的组织管理。

  2.2加大精力投入

  投入一定的精力,深入研究社会服务问题,探索高等职业院校社会服务规律、特点和未来发展趋势,为社会服务能力建设提供经验和理论依据。建立健全社会服务的体制、机制、法律制度和管理规范,加强对社会服务能力建设的规范管理。探索社会服务的有效途径、方法和模式,提高社会服务能力建设的有效性。

  2.3加大经费投入

  保障社会服务基本建设经费投入,加强社会服务能力建设的规划性,将社会服务能力建设与教学、科研、文化传承创新等基本建设融为一体,共同规划、共同实施,提高社会服务能力建设水平,促进社会服务健康可持续发展。

  3.采取正确的工作方法,提高社会服务能力建设水平和效率

  工作方法决定效率和效果。为了保证社会服务能力建设质量和效率,必须采取正确的工作方法,合理安排,扎实实施。

  3.1创新体制,完善机制,促使社会服务常态化

  3

  完善管理制度,制订教职工参加社会服务实施办法等,探索实施符合高等职业教育特点的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办法,将教师参与企业技术应用、新产品开发、社会服务等作为专业技术职务评聘的重要指标,并纳入绩效考核,引导和激励教师积极参与行业企业技术创新、技术服务。

  成立职业教育集团、建立校企合作工作站、建设职业培训中心等,建立校企定期互访和信息交流制度,了解需求,沟通信息,寻找项目,将企业需求及时通报给教师和研究人员,将学校的专业技术和管理人员推荐给企事业单位,推向市场。建立起多样化、立体性的社会服务沟通体制、机制,及时把握社会、行业、企业的服务诉求及合作契机。

  通过创新体制、完善机制,建立长效机制,确保社会服务常态化、及时化、持续开展。

  3.2以社会贡献度最大化为目标,优化社会服务硬件与软件环境

  教学、科研、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等,都需要进行场所、设备、设施等硬件环境建设,也都需要进行理念、制度、规范、体制、机制等软件环境建设,但高等职业院校的终极目标只有一个——为社会发展作贡献。因此,高等职业院校必须以社会贡献度最大化为目标,实施社会服务硬件与软件环境建设。首先,将教学、科研、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等基本建设融为一体,统一规划、统一实施,在发挥其最大综合建设效益、最大社会贡献度的前提下,发挥最佳社会服务建设效果;其次,以教学基本建设为依托,实施社会服务能力建设。目前,为社会培养输送高质量人才是高等职业院校社会贡献度的主要标志,教学基本建设理所当然地成为院校建设的投资重点。所以,在各方面投入还不足的情况下,依托教学基本建设实现社会服务能力的提升,利用教学软件环境、硬件资源、师资队伍、专业设置等实现社会服务目标,亦不失为提高社会贡献度的有效途径。当然,教学、科研、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能力水平的提高是相辅相成的,也都将直接影响人才培养水平,不可偏废。

  3.3创造科研机会,提升师资队伍的研发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

  积极支持教职工开展教育科研、科学研究,申报、参与、主持各级各类纵向课题研究,承担横向项目开发,申报国家发明专利,推广、转让、转化技术成果。

  以职业教育集团、校企合作工作站、学院的专业技术研究所、专项技术工作室等为平台,利用合作企业提供的科研资助基金,以企业产品为载体,组成企业和学院人员共同参与的研发团队,开发、生产新产品,进行旧产品改造,实施工艺革新和技术攻关等。

  通过以上项目的实施,以科研为引领,建立起真正的兼有“双师型、双师结构、双师素质”的教学与社会服务型专、兼职师资队伍,增强学院的办学实力,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经济实力,达到提升教师、科研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的研发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暨社会服务能力的目的。

  3.4创造技术实践机会,提升师资队伍技术服务能力

  扶持具有专业特长的教职工牵头,或由学院、系部组织,成立专业技术研究所、专项技术工作室,面向社会承接项目、课题,进行专业理论和实践磨砺。

  支持、规定教师走出校门,到企事业单位技术兼职、挂职锻炼、顶岗实践。聘请行业企

  4

  业技术人员走进校门,参与教学、科研活动,进行工程设计、技术、管理等培训、指导。基于“校中厂、厂中校”,建设完善校内外实训基地功能,由教师负责校内实训基地模拟

  企业运营模式,承接来料加工、新产品试制业务,设计实训产品,充实实训内容,创设真实的实训环境,训练完整的生产过程。

  通过以上项目的实施,创造技术实践机会,疏通技术服务渠道,使学院融入到社会服务市场中,提升师资队伍的技术服务能力。

  3.5丰富教育品种,完善培训体系,提升社会培训实力

  在办好全日制高职教育的同时,着力丰富教育品种,完善培训体系,争取举办学历继续教育和社区教育、职业培训、技术培训等,提升办学综合实力。

  积极争取实施成人教育、网络教育以及其他形式的学历继续教育,为高职在校生、毕业生、中职生、企业职工、社会人员等提升学历层次开展继续教育。

  开发培训项目和职业技能培训包,承担各种类型的订单培养、定向培养和专向培养,特别是行业部门委托培训、职业资格培训、职业技能培训、职业素质提升培训、企业职工技术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复转军人转移岗前培训、进城务工人员培训、农村新技术推广培训以及其他社会化培训。面向行业、区域,面向全社会提供转岗、再就业、创业培训。

  开拓职业技能鉴定工种的范围,担负起学院在校生、学院所在地区以及学院所在职教集团内企事业单位职工职业技能鉴定职责。

  依托职业教育集团、校企合作工作站,创新“厂中校”内涵,送培训上门,为企业员工提供培训服务。

  3.6加强校际、国际交流与合作,提升辐射带动能力

  加强与经济发达地区兄弟院校的交流与合作,加强与职业教育发达国家的交流与互动,学习其先进的办学理念、发展思路、建设模式,引进其先进的管理技术、教育教学方法,借鉴其社会服务能力建设经验、成果,加速学院的社会服务能力建设,提升辐射带动能力。

  加强与经济欠发达地区兄弟院校的交流与合作,一方面扶持、支援、带动其建设发展,提升其办学能力和承担社会责任能力,另一方面学习借鉴兄弟院校的办学特色和创造精神,强化学院自身的社会责任意识,与兄弟院校共同提高、共同发展。

  以项目为载体,实施校际、国际交流与合作,能提高交流与合作的投入度、有效性和质量水平。如:联合办学、中高职教育衔接办学、联合培养学生、教师与管理人员培训、专项实训技术培训、技能竞赛项目专项培训、教学基本建设项目(如: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教材、教学资源库、现代化教育教学技术与资源、管理规范、设备设施、实践教学项目以及硬件环境等等)、纵向教研课题与科技项目、横向技术开发与服务项目、学术交流等,都可以作为交流合作项目。

  3.7积极参与社会活动,提升社会影响力

  积极参加社团组织,争取担任相关职务或牵头单位,参与、组织各种有益社会活动,尤其是参与区域社会的重大社会活动,包括政府部门组织的活动,传播、学习先进文化、理念,

  5

  宣传、借鉴建设经验、成果,提升社会影响力,发挥应有作用,影响带动经济社会发展。4结语

  树立科学的思想方法、采取正确的工作方法、加大投入力度是高等职业院校社会服务能力建设的科学有效途径。从职业培训、技术服务、对外交流与合作、对口支援等能力建设入手,实施社会服务硬件设施、软件环境、人员队伍以及所需资源建设,以达到提升社会服务综合能力的目的。充分发挥院校的特色、文化积淀优势,面向产业升级、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有效利用国家教育、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政策,争取行业、企业、社会团体的支持和参与共建,以资源丰富、多样、实用、可共享为本等,能有力提升社会服务能力建设的效率、水平和可持续性。

  参考文献[1]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G].教职成[2011]12号文.[2]祖天明.提升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的途径研究[J].中国市场,2011,(27).[3]李悠.论高职院校教师社会服务能力的提升[J].教育评论,2009,(3).[4]武贵龙.为社会服务:现代高校科技创新的重要使命[J].中国高等教育,2005,(23).[5]眭依凡,汤谦凡.我国高校社会服务30年发展实践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08,(11).基金项目:本文系陕西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2年立项课题“高等职业院校社会服务能力建设研究”(课题编号SGH12555)的研究成果之一。

  6

  

  

篇九:广播电视大学社会服务能力初探

  本文整理于网络,仅供阅读参考

  关于广播电视大学毕业论文范文范文2篇

  关于广播电视大学毕业论文范文一:广播电视播音主持语言分析

  【摘要】消费主义文化在现代社会中比较盛行,实际生活中消费主义文化已经对社会文化语境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消费文化语境下,广播电视播音主持的语言也发生了一些变化,媒体语言以消费文化语境为中心实现了转变。新时期怎样实现广播电视的经济效益,这和播音主持的语言存在密切关系。鉴于此,笔者从消费文化语境下对广播电视播音主持的语言进行了一系列的分析与探讨,希望可以为相关人士的研究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消费文化;广播电视;播音主持;语言播音主持语言是现代电子传媒文化发展出来的一种产物,作为一种交际工具,它是大众传播媒介的一种语言学行为,目的在于和受众进行交流。播音主持的语言不能是一成不变的,应该时刻处于变化发展之中,同时其内容和形式也应该与社会发展紧密联系,这时播音主持语言生存的主要前提。播音主持要想达到良好的语言传播效果,就要置身于消费文化语境下,这是达到良好传播效果的重要表征。基于此,下面从不同角度针对消费文化语境的广播电视播音主持语言展开进一步的分析和研究。一、消费文化语境下播音主持语言的特征1、消费文化影响着播音主持语言创作导向

  本文整理于网络,仅供阅读参考

  从近年来我国广电行业的发展中我们可以看出,电视图像引领着人们的视觉,成为人们认识和了解世界的主要通道之一,“读图时代”的到来预示着其他符号作用的不断衰减。艺术走进生活成为新时期播音主持的主要趋势,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大众传播就要依托人际传播而存在,陷入到人际传播的海洋中,而是使大众传播与人际传播的特点相接近,对人际传播中存在的不足进行弥补。艺术语言的语言化也是现在播音主持的主要特点,人际传播既要体现艺术化的特点,还要与生活水乳交融,这一点通过《鲁豫有约》的访谈中可以窥见,同时在何红梅新闻播报的从容舒展中也可以看出。

  2、播音主持语言的商品化转型商品的共同特征是以交换为目的,广播电视节的目的就是实现等价交换。为了使消费者不断衍生的需求得到满足,电视节目制作必须将受众作为接受的主体,进行产业化生产。播音主持语言的商品特征正是随着大传媒的消费属性而来的,因此,只有将语言置身于消费文化语境下,才能与社会、时代发展的潮流相符合,并做出相应的调整。近年来人们越来越重视有声语言传播的内容,重视播音主持人个性魅力的展现。例如,虽然李静、戴军毫无有声语言表达功力,但是其平易、松弛的语言以及时尚化的气息显然可以为其争取了一大批的观众。二、消费文化语境下广播电视播音主持的语言利用策略1、文化策略在现在的消费文化语境下,需要我们充分关注传统文化,消费文化是根植于传统文化之中的,广播电视播音主持的语言应该

  本文整理于网络,仅供阅读参考

  充分的从传统文化中汲取精华。不同民族都有属于自己的优秀文化,正是这些文化成为发展本民族的灵魂所在,同时这些文化也是民族精神的重要根基,所以,优秀的民族文化应该得到大力的弘扬。虽然很多优秀的民族文化得到了很好的传承,但是,还有大部分优秀的民族文化被人们所忽略。广播电视行业的主要作用在于引导社会公众文化的发展方向,利用广播电视节目,为广大人民群众传播积极向上的文化,进而使人们的精神可以受到启发。

  2、情感表达策略在播音主持专业教学中,都会对学生进行一些有关播音的专业训练,还会在学习过程中展开用声训练,专业教师对学生的要求是在声音中包含感情,利用自己的声音来表达出一定的情感。对播音主持专业的学生来说,最重要的就是在主持中投入感情,使自己的播音稿件成为传递情感的有效工具。同时,在播音主持的过程中,还要注意自己的情感,如果节目显得过于煽情,会给观众带来一种非常虚假的感觉,可信性大大降低。因此,只有在播音主持过程中把握好自己的情感,才能增强节目的真实性与可信性,这样节目才能得到长远的发展。3、语言教育策略播音主持人首先必须具有健康的语言传播观,充分重视对相关知识的学习,重视语言教育本身存在的特殊意义。语言的本质是交往,哪怕只说出了一句导语,那也意味着一种行为得到了实施,这种行为可能会为观众的心理造成一定的影响,还可能转化成为一种行动,因此,一定要做到三思而后行。1967年美国语言学家格莱斯曾经在哈佛大学的演讲中提到了“合作原则”,主要包

  本文整理于网络,仅供阅读参考

  括质、量、关系及方式几大准则。在各种准则中,礼貌原则都占有首要地位,具体包括赞誉、慷慨、得体等多方面原则。中国历来倡导“和为贵”的观念,同时与人为善也是全体国人的群体无意识表现,这些都为播音员主持人的语言提出了得体性的需求。得体的语言表达不仅可以增强可信性,同时也符合我国传统社会学及民俗学等理念。

  三、结语广播电视播音主持的语言体现了一种人文精神,它需要与社会、时代的发展节奏保持同步,播音主持选择怎样的语言表达方式或者怎样的语气,都要注意与目前的消费文化语境相结合。在现在的消费文化语境下对广播电视播音主持的语言加以研究,分析大众对节目的要求,对节目公益性的发挥非常有利,这样才能得到更加长远的发展。【参考文献】[1]李颖.广播电视传播功能演进视域下播音主持创新路径初探[j].视听纵横,2015,(4):71-73,1.[2]李艳秋.电视播音主持在现代传媒视角下的艺术要素分析[j].西部广播电视,2013,(7):89,91.[3]单辉.当代电视播音主持业务发展趋势分析[j].贵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173-175.关于广播电视大学毕业论文范文二:广播电视播音主持语言思考【摘要】消费主义文化在现代社会中比较盛行,实际生活中消费主义文化已经对社会文化语境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消费文

  本文整理于网络,仅供阅读参考

  化语境下,广播电视播音主持的语言也发生了一些变化,媒体语言以消费文化语境为中心实现了转变。新时期怎样实现广播电视的经济效益,这和播音主持的语言存在密切关系。鉴于此,笔者从消费文化语境下对广播电视播音主持的语言进行了一系列的分析与探讨,希望可以为相关人士的研究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消费文化;广播电视;播音主持;语言播音主持语言是现代电子传媒文化发展出来的一种产物,作为一种交际工具,它是大众传播媒介的一种语言学行为,目的在于和受众进行交流。播音主持的语言不能是一成不变的,应该时刻处于变化发展之中,同时其内容和形式也应该与社会发展紧密联系,这时播音主持语言生存的主要前提。播音主持要想达到良好的语言传播效果,就要置身于消费文化语境下,这是达到良好传播效果的重要表征。基于此,下面从不同角度针对消费文化语境的广播电视播音主持语言展开进一步的分析和研究。一、消费文化语境下播音主持语言的特征1、消费文化影响着播音主持语言创作导向从近年来我国广电行业的发展中我们可以看出,电视图像引领着人们的视觉,成为人们认识和了解世界的主要通道之一,“读图时代”的到来预示着其他符号作用的不断衰减。艺术走进生活成为新时期播音主持的主要趋势,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大众传播就要依托人际传播而存在,陷入到人际传播的海洋中,而是使大众传播与人际传播的特点相接近,对人际传播中存在的不足进行弥补。艺术语言的语言化也是现在播音主持的主要特点,人际传播既要体现艺术化的特点,还要与生活水乳交融,这一点通过《鲁

  本文整理于网络,仅供阅读参考

  豫有约》的访谈中可以窥见,同时在何红梅新闻播报的从容舒展中也可以看出。

  2、播音主持语言的商品化转型商品的共同特征是以交换为目的,广播电视节的目的就是实现等价交换。为了使消费者不断衍生的需求得到满足,电视节目制作必须将受众作为接受的主体,进行产业化生产。播音主持语言的商品特征正是随着大传媒的消费属性而来的,因此,只有将语言置身于消费文化语境下,才能与社会、时代发展的潮流相符合,并做出相应的调整。近年来人们越来越重视有声语言传播的内容,重视播音主持人个性魅力的展现。例如,虽然李静、戴军毫无有声语言表达功力,但是其平易、松弛的语言以及时尚化的气息显然可以为其争取了一大批的观众。二、消费文化语境下广播电视播音主持的语言利用策略1、文化策略在现在的消费文化语境下,需要我们充分关注传统文化,消费文化是根植于传统文化之中的,广播电视播音主持的语言应该充分的从传统文化中汲取精华。不同民族都有属于自己的优秀文化,正是这些文化成为发展本民族的灵魂所在,同时这些文化也是民族精神的重要根基,所以,优秀的民族文化应该得到大力的弘扬。虽然很多优秀的民族文化得到了很好的传承,但是,还有大部分优秀的民族文化被人们所忽略。广播电视行业的主要作用在于引导社会公众文化的发展方向,利用广播电视节目,为广大人民群众传播积极向上的文化,进而使人们的精神可以受到启发。2、情感表达策略

  本文整理于网络,仅供阅读参考

  在播音主持专业教学中,都会对学生进行一些有关播音的专业训练,还会在学习过程中展开用声训练,专业教师对学生的要求是在声音中包含感情,利用自己的声音来表达出一定的情感。对播音主持专业的学生来说,最重要的就是在主持中投入感情,使自己的播音稿件成为传递情感的有效工具。同时,在播音主持的过程中,还要注意自己的情感,如果节目显得过于煽情,会给观众带来一种非常虚假的感觉,可信性大大降低。因此,只有在播音主持过程中把握好自己的情感,才能增强节目的真实性与可信性,这样节目才能得到长远的发展。

  3、语言教育策略播音主持人首先必须具有健康的语言传播观,充分重视对相关知识的学习,重视语言教育本身存在的特殊意义。语言的本质是交往,哪怕只说出了一句导语,那也意味着一种行为得到了实施,这种行为可能会为观众的心理造成一定的影响,还可能转化成为一种行动,因此,一定要做到三思而后行。1967年美国语言学家格莱斯曾经在哈佛大学的演讲中提到了“合作原则”,主要包括质、量、关系及方式几大准则。在各种准则中,礼貌原则都占有首要地位,具体包括赞誉、慷慨、得体等多方面原则。中国历来倡导“和为贵”的观念,同时与人为善也是全体国人的群体无意识表现,这些都为播音员主持人的语言提出了得体性的需求。得体的语言表达不仅可以增强可信性,同时也符合我国传统社会学及民俗学等理念。三、结语广播电视播音主持的语言体现了一种人文精神,它需要与社

  本文整理于网络,仅供阅读参考

  会、时代的发展节奏保持同步,播音主持选择怎样的语言表达方式或者怎样的语气,都要注意与目前的消费文化语境相结合。在现在的消费文化语境下对广播电视播音主持的语言加以研究,分析大众对节目的要求,对节目公益性的发挥非常有利,这样才能得到更加长远的发展。

  【参考文献】[1]李颖.广播电视传播功能演进视域下播音主持创新路径初探[j].视听纵横,2015,(4):71-73,1.[2]李艳秋.电视播音主持在现代传媒视角下的艺术要素分析[j].西部广播电视,2013,(7):89,91.[3]单辉.当代电视播音主持业务发展趋势分析[j].贵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173-175.广播电视大学毕业论文范文

  

  

推荐访问:广播电视大学社会服务能力初探 初探 广播电视大学 社会服务

热门排行

2023年党章全文9篇(完整文档)

党章全文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及时果断地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再次实现了党的历史性转折

大学生二十大的学习心得9篇(范文推荐)

大学生二十大的学习心得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

2022年最新社保补缴规定(全文)

社会是一种缴费性的社会保障,资金主要是用人单位和劳动者本人缴纳,政府财政给予补贴并承担最终的责任。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最新社保补缴规定,仅供参考...

2022年教育部初中生必读书目30本(全文)

通过读书,我们可以更好的掌握外界的知识,去提高自己的谈吐以及能力。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部推荐初中生30本,希望能够帮到你哟!初中生必读书目30本1、《西游...

2023年度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思想汇报3篇

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思想汇报拥抱新时代,带领人民不断创造美好生活;标定新方位,领航中华民族继续开创复兴伟业。党的二十大吹响了新时代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民主评议党员登记表自我评价意见12篇【完整版】

民主评议党员登记表自我评价意见本人以一个共产党员的准则严格要求自己,做到思想上先进,行动上先进,获得上级领导的好评和肯定。一、思想上思想上,认真学习党...

2022“牢记领袖训词,永做忠诚卫士”主题教育题研讨发言材料(共三篇)

0“牢记领袖训词,永做忠诚卫士”主题教育题研讨发言材料(共三篇)第一篇根据“牢记领袖训词,永做忠诚卫士”主题教育第一专题研讨交流安排,下面我简单汇报个...

2022年度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计划(全文完整)

0年度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计划0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关键一年。深入学习落实新时代中国特色...

2023年党员个人问题清单及整改措施15篇

党员个人问题清单及整改措施问题一、思想认识不到位,敷衍应付走过场。对民主评议党员工作的重要性、严肃性存在认识偏差,认为民主评议党员无非就是“画个圈,打...

能力作风建设实施方案(全文)

能力作风建设实施方案为进一步提升旅游局机关能力作风建设,全面落实《关于开展能力作风建设提升年活动的实施意见》,以发挥旅游在现代服务业中的龙头作用,经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