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龙翔文秘网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简析文化的各个结构层次与建筑的关系

| 浏览次数:

摘要:本文从文化结构的三个不同层次分别论述了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与建筑的内在关联性,从而归纳出文化与建筑的关系。

关键词:文化;精神;制度;物质;载体

0 引言

文化的结构,有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两分说;物质、制度、精神三层次说;物质、制度、风俗习惯、思想与价值四层次说;物质、社会关系、精神、艺术、语言、风俗习惯六大子系统说;等等,在这里以三层次说展开论述。从结构的观点出发,文化从层次上由内向外可分为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

1 精神文化与建筑

任何建筑物都不仅是建筑师呕心沥血的结晶,同时也是时代思潮、当时风尚、审美趣味的反映。所以,建筑也是一种精神产品,它势必与同时代精神文化相联系,成为精神文化信息的载体。

正如,中国传统的精神文化中,对于祖宗的崇拜和对于宗族的维护是第一位的,因而在建筑上,宗庙社稷总是放在首位;同时,在中国传统的政治制度中,君主始终是父亲+宗子,因而皇宫的地位便与宗庙社稷同样重要。这些表现在建筑上,便是这类建筑不仅有宏大的规模,特殊的形制,甚至连颜色也有特殊的等级规定。

同时,由于维护宗族的统一、家族的团结和家庭的和睦,对于中国人是至关重要的,因而许多大家族都有自己供奉和礼拜祖先的祠堂;至于家庭则通常都是数世同堂的大家庭,因而三合院、四合院便成为了民居建筑的定制。这种形式的建筑,正如我们所知道的,不仅是“儿孙绕膝”的伦常关系的象征,而且它所具有的灵活性,使它完全可以根据需要而向后面或者向左右拓展,这样,才形成了进深达五进、七进、甚至九进的深宅和左右两排、三排、甚至四排的大院。当然,在其初期,还仅限于宗庙和宫殿建筑。但是,自春秋以降,随着不同族群的日益融合、宗法制度的逐渐解体,帝王便仅仅是统治者而不再是宗子了,于是基于血缘之上的封建制也就终于被地主制所取代,而由此所建立起来的政体也就是诸侯分权制进入了中央集权制。皇帝成为了专制的统治者,而官僚则成为了这个统治集团的支柱。虽然“食土临民”的贵族在实际上已经不复存在了,即使仍然有爵位之封,但也只能“食土”而不能“临民”。然而,官僚们确也因此而产生了一种贵族化的趋势;而最能够表现他们身份、地位的莫过于建筑,为了表现出居住者的身份和地位,建筑在形制上就必须有等级的区分。

从这些建筑形式的演变中,我们不难看出,在一个社会转型的时代,精神文化上充满了矛盾与冲突,建筑形式也在探索中前进。不但各种公共建筑有了突破,而且民用建筑也在发生着变化。

2 制度文化与建筑

一般的说,虽然制度文化与建筑有着密切的关系,但并不意味着有一定的制度就必然有一定的建筑形式。建筑与制度文化的关系通常是内在的,它通过社会环境、时代风尚、审美趣味等等因素,影响而制约着建筑的类型、形式、风格等等。正是这个缘故,建筑物不仅具有了明显的民族特色,通常还具有了鲜明的时代特征。

正如我们在建筑史上所看到的,在古埃及和西亚在建筑类型上主要是神庙、宫殿和帝王陵墓;在建筑形式上不但规模宏大,而且也极其雄伟,给人一种威严、神秘、至高无上、令人敬畏而不敢仰视的压抑感,使人在它的面前感到自己的渺小,而不能不屈服于它的威力,并从而对他们所崇拜的神灵和他们所接受的统治者,只能服服帖帖、顶礼膜拜。除此之外,这些地区就没有别的什么公共建筑了,因为对于统治者来说,除了自己的威严以外,民众作为他的臣民完全是无足轻重的。与此相反,在古希腊的建筑中,固然也有神庙,但是,人们在它的面前却没有渺小感、自卑感。相反,它给予人们的是一种愉悦感、亲切感。人们在它面前没有失去自尊,而它却也并没有因此而失去庄严。会产生这样的效果是因为这些建筑虽然雄伟却不神秘,虽然庄严却不压抑。除了神庙之外,在古希腊、尤其是在雅典,还有许多公共建筑,使人们可以自由自在地在其间活动,并享受着作为一个公民的自由人的生活乐趣。

为什么古希腊与埃及和西亚在建筑上会有如此强烈的反差呢?这就是因为它们在制度文化上是完全不同的。这种制度文化的不同,不仅是指社会制度、政治制度、法律制度上的不同,而且还包括习惯、习俗上的不同。所以,所谓制度文化,不仅仅是法律、法规,也包括习惯、习俗;并且或许习惯、习俗对于建筑的影响和制约较之法律、法规更为有力。其所以如此,就因为习惯、习俗是一种不成文的制度,是一种内在的制度,是一种存在于人心中的制度,因而它的约束力更为强大而坚韧。

因此建筑在形制上的规范化并不一定要借助于国家的法律才能达成,宗教的习俗同样可以达成,因为它们都属于制度文化。

显然,制度文化对于建筑的规范和控制是极不利于建筑自身之发展的。与其他任何事物一样,建筑只有在自我发展中才可能进步。但是,它一旦受到制度的规范和控制,这种自我发展就失去了任何可能性。当然,这绝不是由于没有自我发展的潜力,而是它没有变易、创新的机会。所以,这种建筑就只能在细节上做文章,使之变得更精巧些,更花梢些,但却失去了活力,成为建筑上的木乃伊!

3 物质文化与建筑

建筑作为一种物质实体,它必然是物质文化的载体。所以,一部建筑风格演变史,同时也就是一部物质文化发展史。物质文化不仅决定着建筑的材料,而且也制约着建筑的结构和形式,因而建筑的发展水平总是与当时物质文化的发展水平同步的。

在工业革命以前,由于建筑材料对建筑结构的制约作用,石料便成为了建筑的主要材料,从而石结构建筑也就成为了建筑的主要形式。虽然早期的石结构建筑都是极其简陋的,但是,随着建筑技术的进步,形成了各式各样的建筑形式;并通过建筑文化的交流,使不同的建筑取长补短。至于中国以及受中国建筑文化影响的朝鲜、日本和越南之所以长期保持其木结构建筑的形制,显然不是因为受到建筑材料的制约,而是由于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所造成的独特的价值取向对于建筑文化的影响,这是一种特殊的建筑文化现象。

工业革命导致了整个物质文化的变革,它不仅极大地加速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且也不断地扩大对于自然资源的利用,使许多过去根本不能作为资源利用的物质资料变成了生产资源。所以,作为物质文化载体的建筑,在其所使用的材料上得到了空前的扩大,并且其材料的性能也得到了空前的提高;这些材料不但更具有强度和韧性,而且其可塑性则更是以往的材料所完全没有的。

建筑的变革主要是从铁的广泛使用开始的。不过,真正改变建筑结构的并不是铁之用于大梁或拱廊,而是钢筋混泥结构的出现。正是由于钢筋混泥土的应用改变了建筑结构,才有了许多高层建筑的出现。

总而言之,建筑作为一种物质实体,它自然就蕴涵着各种物质文化信息;同时它又是人造之物,是人的精神产品,并且任何建筑总是要受到它那个时代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和社会控制制度的制约,这样它便必然蕴涵着制度文化信息。

4 结论

从建筑与文化的关系中,我们不难看出,建筑在结构上、形式上的变化和发展,通常都是与文化转换直接相关,也就是说,一定的文化总是对建筑的结构和形式起着决定作用,不同的建筑是不同文化的载体。所以通过建筑,我们可以提取出多种文化信息。

参考文献

[1]张岱年.中国哲学大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年版

[2]刘敦桢.中国古代建筑史.建筑工程出版社.1980年版

[3]陈志华.外国建筑史.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年版


推荐访问:层次 结构 关系 建筑 文化

热门排行

2023年党章全文9篇(完整文档)

党章全文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及时果断地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再次实现了党的历史性转折

大学生二十大的学习心得9篇(范文推荐)

大学生二十大的学习心得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

2022年最新社保补缴规定(全文)

社会是一种缴费性的社会保障,资金主要是用人单位和劳动者本人缴纳,政府财政给予补贴并承担最终的责任。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最新社保补缴规定,仅供参考...

2022年教育部初中生必读书目30本(全文)

通过读书,我们可以更好的掌握外界的知识,去提高自己的谈吐以及能力。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部推荐初中生30本,希望能够帮到你哟!初中生必读书目30本1、《西游...

2023年度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思想汇报3篇

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思想汇报拥抱新时代,带领人民不断创造美好生活;标定新方位,领航中华民族继续开创复兴伟业。党的二十大吹响了新时代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民主评议党员登记表自我评价意见12篇【完整版】

民主评议党员登记表自我评价意见本人以一个共产党员的准则严格要求自己,做到思想上先进,行动上先进,获得上级领导的好评和肯定。一、思想上思想上,认真学习党...

2022“牢记领袖训词,永做忠诚卫士”主题教育题研讨发言材料(共三篇)

0“牢记领袖训词,永做忠诚卫士”主题教育题研讨发言材料(共三篇)第一篇根据“牢记领袖训词,永做忠诚卫士”主题教育第一专题研讨交流安排,下面我简单汇报个...

2022年度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计划(全文完整)

0年度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计划0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关键一年。深入学习落实新时代中国特色...

2023年党员个人问题清单及整改措施15篇

党员个人问题清单及整改措施问题一、思想认识不到位,敷衍应付走过场。对民主评议党员工作的重要性、严肃性存在认识偏差,认为民主评议党员无非就是“画个圈,打...

能力作风建设实施方案(全文)

能力作风建设实施方案为进一步提升旅游局机关能力作风建设,全面落实《关于开展能力作风建设提升年活动的实施意见》,以发挥旅游在现代服务业中的龙头作用,经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