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龙翔文秘网 > 专题范文 > 党史学习 >

党史中有哪些科学方法集合4篇

| 浏览次数:

方法是一个汉语词汇,方法的含义较广泛,一般是指为获得某种东西或达到某种目的而采取的手段与行为方式。方法在哲学,科学及生活中有着不同的解释与定义,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党史中有哪些科学方法4篇 , 供大家参考选择。

党史中有哪些科学方法4篇

第1篇: 党史中有哪些科学方法

对科学方法和科学方法教育的再认识

摘要:科学方法是科学活动经验升华、程序化、规范化、强化的结果,是科学活动的过程规定性工具。方法的思维是科学方法的精髓。对具体的科学方法进行概括,形成科学方法的适用范围不同的层次。科学方法大体上可以分为经验方法、理性方法和具有补充、完善意义的“第三类方法”以及综合性方法。科学方法有局限性,需要关注方法的改进,注意创新。要搞好科学方法教育,必须以科学方法形成和发展的规律为基础,既要考虑科学方法的特点,也要考虑教育对象的特点。

关键词 科学方法 过程与方法 科学活动 科学方法的局限性 科学方法教育

在我国面向21世纪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过程与方法被作为课程的基本目标之一,科学方法教育受到进一步重视。但是,在这个方面也出现了一些难以令人满意的情况。对此,需要对科学方法和科学方法教育进一步作比较深入的认识【1】。

1 科学方法的内涵与界定

活动是人存在和发展的方式,科学方法起源于人的科学活动。人在科学活动中会形成、积累活动的经验,这种经验会通过一再成功得到强化,会通过比较、总结、思考、抽象等上升为方式、手段、规则、程序、途径、模式等等,有利于以后的科学活动顺利进行和取得成功。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活动具有现实客观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其本质是实践【2】。由于科学与技术密切联系、相互渗透,广义的现代科学也包括技术科学在内。因此可以说,科学方法是人在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有效的规则、方式、手段、途径或模式,是科学活动经验升华、程序化、规范化、强化的结果,是科学活动的过程规定性工具。

跟日常的方法不同,科学方法既具有实践性又具有理性内涵。科学研究的强烈探索性和对象复杂性,决定了科学方法必须具有高度的灵活性。科学方法既具有客观性和规范性,又包含着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并因此而具`有有效性。科学方法的后用有效性取决于对科学活动经验的概括质量,也取决于使用时应变的灵活性。日常的方法可能是有效的,但理性、客观性、规范性、探索性等一般都比较差,可靠性也不及科学方法。

第2篇: 党史中有哪些科学方法

科研方法论

姓名:

学号:

专业:

日期: 2018. 11. 07


通过学习科学方法论这门课,我对科研以及其方法有的一个大概的了解,大致知道了在研究生阶段该如何进行科研,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我对这门课程学习后的理解:

1、培养良好的科研素质

要想取得科研成果,首先要有良好的科研素质,其中包括:科研心态、专业学习、团队精神以及学习能力等。下面将对以上4点进行较详细的说明。

1.1科研心态

①平和的心态:既然选择了研究生,就注定要为自己的人生开辟了另外一条道路——科研。不要再和已工作的同学比赚钱,不要去和做公务员的同学比悠闲……

②吃苦的精神:做科研,最重要的就是有不怕困苦、迎难而上的精神。做科研是非常枯燥的一件事,一定要做得住冷板凳,不拍失败的挫折,最担心的就是遇到苦难就怨天尤人、自甘堕落。

1.2专业学习

研究生期间,专业课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专业基础知识是做科研甚至以后工作的基础。正如“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专业课就相当于各种基础的食材,只有够丰富的食材,才能烹饪出可口的美食。

1.3团队精神

①团队组成:科研团队,一般是指一个课题组具有合作关系的成员,即导师、师兄师姐以及以后的师弟师妹们等人。

②团队精神:1)尊敬导师 ; 2)谦虚向师兄师姐学习;3)爱护帮助师弟师妹;4)勤奋,积极,多看,多听,多做。

1.4学习能力

①能动性:遇到困难时,通过各种手段,主动自己去寻找答案和解决方案的能力。研究生要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能动性是首先要具有的能力

②资料搜索:遇到问题时,首先要做的是去搜索资料。这时我们如何使用现有资源(包括图书馆,数据库,网络等)变得十分重要。

2、选择正确的课题方向

2.1 选择科研课题的重要性

我们现在选择的课题将决定以后所从事的领域和主攻方向,是科研成败的关键因素,也是积累和产生知识的源泉。

2.2 如何选择科研方向和课题

选择研究方向要注意一下三点:①重要性:核心或关键科学问题;②新颖性:科学技术的发展前沿;③实用性:生产实践和社会需求。

2.3 科学研究的重要环节

有五个主要的环节,分别是:①选择课题:选择科研方向和研究的课题;②收集信息:收集课题相关的信息和知识;③发现问题:寻找课题关键问题和突破口;④解决问题:理出思路制定方案设计实验;⑤归纳总结:分析数据总结规律整理发表。

2.4 需要注意的问题

①选题要恰当:防止选题过大、过难,这样的课题完不成;防止选择过小过易不重要课题。

②来源有依据:文献信息、学术交流、社会需求等,通过科学分析判断决定,防止死循环。

③基础要充分:包括科学积累、技术、设备条件和经费保障等,防止选择没有实施条件课题。

3、学会查阅参考文献

3.1 收集信息目的

首先要知道我们收集信息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动态和现有水平、掌握课题的关键问题、熟悉课题的研究方法、提出科研思路和方案。

3.2 需要查阅的内容关键

我们不可能把所有的在你所研究的相关邻域的文献都完整的查看一遍,这不现实,因此要知道查阅的关键在于:①课题研究的背景;

②科学意义和应用需求;③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④关键问题和研究方法。

3.3 容易出现的误区

①重点抓不住:理解片面表面,不了解文献的重点和突破口,只关心内容、数据和结果。

②核心抓不准:不关注文献思路和方法,断章取意;以局部代替全局,不了解精髓和实质

③权威和时效:不了解最新、最具有代表性进展和成果,以个别观点和早期结果为参照。

④过渡依赖和盲从:对文献不分析判断,不会区分证实、推测、估计的关系。简单依赖仿制。

3.4 读一篇参考文献的步骤

1、读标题:预测文章文章讲解的主要内容;

2、读摘要:一般摘要写的很简洁,省略了很多前提和条件,第一遍不懂是正常的;

3、读引言:了解了你的研究领域的一些国内外基本情况;

4、读材料及试验:介绍试验的方法和步骤;

5、看结果:结合结果中的图和表,分析具体数据,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6、分析与讨论:这是一篇文章的重点与精华,在这里你技能看到这篇文章的价值又能分析出它的不足。

3.5 需要注意的问题

①最好不要看中文的文献;②看英文的文献不要怕难,要坚持下去;③看文献要多多益善;④要批判的看文献;;⑤做好记录和标记;

⑥准备引用的文章要亲自看过;⑦注意文章的参考价值。

4、撰写发表论文

4.1 论文写作的步骤和要求

1、拟题:不要把论域当着论题,题目要新颖、规范、简洁,能准确表达论文内容;

2、构思提纲:写出三级标题。[一、..(一)、..1…];

3、搜集材料:撰写初稿。要求主题突出、论点鲜明、论据充分、方法恰当、结论明确;

4、修改定稿:理顺逻辑关系、梳理文章结构、核实论据材料、推敲语言修辞、校对引文注释。

4.2 论文书写的一般格式及要求

4.2.1 论文题目

1)最好能囊括研究范围、对象、内容、方法

例如:学生创新能力与教师态度之关系的实验研究

2) 题目内容最好涉及两个变量

例如:两种不同教学方法对教学效果的影响

3)题目不要用疑问句形式或结论形式

例如:机械原理课学什么?

4)题目不能只有范围没有问题

例如: “课堂教学的艺术”、“素质教育研究”

4.2.2 内容摘要与关键词

内容摘要是方便读者快速了解论文核心内容设立的部分。摘要应突出作者的论点,文字简练,以200字以内为宜。从研究目的、研究方法、取得的研究结果和分析归纳出的研究结论几个方面简明扼要地介绍所进行的研究。

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需要提供3-5个。

4.2.3 题目内容摘要翻译需要注意的问题

1)时态:一是全用一般现在时;二是不同场合用不同时态。后者主要是用一般现在时和一般过去时。一般现在时用于描述研究目的和范围、研究内容、结果和结论;一般过去时用于描述论文撰写前作者已做的工作。

2)语态:关于人称、语态有一种主张是多采用被动语态。因为使用被动语态不仅可以省略施动者,避免出现“We111”表示式,而且还可以使需强调的事物做主语而突出了它们的地位,有利于说明事实。

3)避免中式英语:这是写英文常出现的问题,很多同学写摘要时直接把汉语用机器翻译为英语,显得很不伦不类。我们要揣摩外国人的习惯用语,争取做到语言“地道”。

4.3 科研论文常见问题

①书写较差,过多专业术语;②未充分或恰当的表达;③设计描述不清;④过度热情,自我提升;⑤基本原理不明,前后矛盾;⑥遗漏重要数据;⑦无趣;⑧忽略他人的重要工作。

4.4 投稿技巧

1、认真分析、研究所投刊物的信息,注重刊物的影响力,实现研究成果的最大化。

2、熟悉刊物栏目设置,根据论文内容和特点针对相应栏目投寄。

3、投寄时要根据刊物的投稿要求投寄(如电邮投寄、文字稿投寄;是否要求寄编辑部等)。

4、稿件投出后要及时与刊物联系,联络感情,询问有关情况。

5、如对方明确不用后要及时改投他刊。

6、关于一稿多投问题。

7、好文章不愁嫁。

5、科学研究需要注意的问题

5.1 时间分配问题

学生时代做科研的时间是非常宝贵的,如何在有限的研究生生涯中获得可喜的学术成果,合理安排时间对他们来说很是重要。对于做科研,学生就要考虑时间的安排了,最好有一个时间安排表。设计、仿真、实验、阅读、投稿、写作,虽然有时间上的顺序,但每个阶段都有自己的内容,每个内容都要合理安排和分配时间。

5.2 常用软件的掌握

研究生,一定要熟悉应用一些通用的专业软件和本领域的专业软件。比如画示意图和流程图的软件:画二维的Visio、smartdraw、Excell、photoshp、illustrator等;画三维图的有soilidworks、UG、Pro/E、autocad、3Ds Max等; 通用的数据处理和分析软件: matlab;通用的设计和仿真软件:ansys、Protel (电路);公式编辑器mathtype(最新版本6.5);常用转换软件:Solid Converter PDF(PDF转换成WORD)等;曲线数字化软件Windig(抓取文献图上的数据);屏幕截图软件:HprSnap5、WiBCapture等。

5.3 多和“牛人”交流

和牛人去交流,你可以放开眼界,增加自己的知识面,也可以去论坛看看别人的帖子,有些帖子"我一年发了三篇SCI","我发了xx篇SCI的经验"等等,都可以看看,这些都非虚假,其实只要你努力你也可以做到的。多看看开阔一下自己的眼界。

5.4 关于学术规范

不注重学术规范有可能葬送学术生命。学术规范包括三个层次,一是道德规范:做事先做人,反对代理,学术成果独立完成;抵制权钱交易,维护学术纯洁;反对署名不实;注释翔实。二是技术规范:采用他人之说要注解;参考别人的文章要列出参考书目;引用数据要客观准确;尽量少用生僻术语。三是思想层面:要有学术创新,反对制造文字垃圾。

6、总结

做科学研究必须要有信心、恒心、用心,才能做到选题新、方法新、内容新;换言之,搞科研要用“三心”去创造“三新”。

第3篇: 党史中有哪些科学方法

科学方法论论文关于科学方法的论文

科学发展观: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摘要〕 围绕“发展”这个主题,科学发展观从世界观和方法论意义上,创造性地回答了什么是发展、为谁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深入阐述,论证了党的十七大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这一重大命题。

  〔关键词〕 科学发展观;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

  党的十七大全面深刻地阐述了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提出了“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这一重大命题,这不仅阐明了科学发展观在统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处于指导思想的地位,而且阐明了科学发展观继承发展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学说在哲学层面所作出的重大理论贡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孕育、形成、发展着科学发展观这一当代马克思主义的最新理论成果,同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巨大成功不断证明了科学发展观的正确性。这一建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上的最新成果,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学说,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从而成为引领全党全国人民在战胜各种困难和挑战中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向前发展的指导思想。

  一、什么是发展:从世界观和方法论意义上作出了科学回答

  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之一。科学发展观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立足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科学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规律,借鉴吸收国外发展理论的有益成果,科学回答了“什么是发展”这一当代中国的主题。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深刻揭示了发展的本质。

  1.发展是“第一要义”,阐明了发展的决定性作用

  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认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首先是生产的发展史,生产力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人类社会一切经济形式、生产关系、社会制度变化演进的基础和根源,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科学发展观把发展作为第一要义,是深刻分析当代人类发展进程和当代中国实际得出的科学论断,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已成为时代的主题。人类社会正在经历深刻变革,各国之间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竞争空前激烈。历史一再表明,抓住机遇加快发展,落后的国家和民族就可能实现发展的新跨越,走在时代前列,而丧失发展机遇,原本强盛的国家和民族也可能成为时代的落伍者。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加速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中。“能不能抓住新机遇、解决新问题、实现新发展,是对我们党的执政能力的重大考验,也是对我们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大考验。”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准确把握时代特征和中国国情,继承和发展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在反思我国社会发展的得失,借鉴吸收国外发展教训和相关理论的基础上,鲜明提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强调发展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发展是“第一要义”的科学论断,为我们牢牢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一心一意谋求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根基。

  2.发展要“又好又快”,阐明了发展的内在要求

   什么样的发展才是真正的发展,这是长期困惑整个世界的根本性问题。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发展是质变和量变的统一,良性的发展既要注重量的增长,更要注重质的演变,发展方式对于推进良性发展至关重要。科学发展观强调第一要义是发展,同时把又好又快作为发展的必然要求,这对什么是发展在认识上有极大的理论提升。

   科学发展观认为,象中国这样一个亟待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大国,发展过程更需要科学性。发展绝不仅仅是经济总量的快速增长,而且更为重要的是经济发展方式和产业结构质的飞跃,是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中国的发展必须又好又快,二者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必须正确理解和把握好与快的辩证关系,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改革开放三十年,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综合国力极大提升,同时也存在一些比较严重的问题。如经济发展方式粗放,资源消耗过大,环境污染严重,发展不平衡,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等。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党提出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其根本着眼点就是为了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又好又快’,体现了发展主体和目的的统一,体现了发展的质量、效益和速度的统一,体现了经济建设与人口增长、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的统一,反映了统筹兼顾经济社会各个方面、各个层次协调、均衡发展的要求,反映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的要求。” 科学发展观强调“又好又快发展”深刻反映了科学发展的内在规律,为我国紧紧抓住发展机遇实现综合国力整体跃升指明了必由之路,在理论和实践上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指导方针。

  3.发展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总钥匙”,抓住了解决发展症结的关键

  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都是在矛盾运动中发展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人类史上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尤其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落后的社会生产满足不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的矛盾将长期存在,不能有效解决这个矛盾,发展就会严重受阻,甚至停滞,更谈不上真正的发展。科学发展观高瞻远瞩,从全局高度提出“发展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总钥匙”,这就从世界观和方法论上为我们提供了思想武器。

  胡锦涛同志指出“我们党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发展中大国领导人民进行现代化建设,能不能解决好发展问题,直接关系人心向背、事业兴衰。”我们党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把致力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为发展的根本目标,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奋斗,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发展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存在这样那样的矛盾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是新形势下如何继承、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发展学说的历史新课题。为此,科学发展观既坚持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坚持发展才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又强调生产关系对生产力、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强调社会公平正义的基本原则,通过改革开放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既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又强调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所构成的“四位一体”推进;既坚持着眼于经济文化社会的发展进程,又注重不断满足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科学发展观正是用发展的办法有效解决发展中的问题,从而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找到了解决纷繁复杂的矛盾和问题的“金钥匙”。

  二、为谁发展:从世界观和方法论意义上作出了科学回答

   发展为了什么是关于发展的一个根本性问题,也是发展的本质特征。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要的也是最核心的问题,就是要回答好“为谁发展”这个问题,科学发展观正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法的基本原理,进一步体现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我们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从而对发展进行更为深刻的诠释。

  1.发展为了人民,揭示了发展的目的所指

中国共产党致力于为最广大的人民群众谋利益求发展,这反映了我们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也反映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价值取向,是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分水岭和试金石。科学发展观强调“核心是以人为本”,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胡锦涛同志一再强调:我们的事业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人民群众的利益需求也在发展。实现群众的愿望,满足群众的需要,维护群众的利益,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发展的过程。我们要细心体察群众愿望和利益要求的变化,使我们的政策措施更全面、更准确地反映群众利益,使我们的工作更好地、更有力地体现群众的利益。在科学发展观指引下,中央要求全党始终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从而把发展的每一项事情都落实到具体地为人民利益而工作上。特别是在新的发展时期,面临着很多发展中的困难和挑战,科学发展观要求坚持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顺应各族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把发展的目的真正落实到满足人民需要、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上。这就使发展的目的指向既贯穿了马克思主义发展学说的精髓,又融入了时代发展的新内涵。

   2.发展依靠人民,揭示了发展的动力所在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是社会发展的主体和动力源泉。科学发展观强调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主体,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者,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推动者。科学发展观要求充分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人民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最大限度地集中全社会全民族的智慧和力量,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亿万群众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胡锦涛同志一再强调: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最广泛地动员广大人民群众为实现自己的利益和美好生活而团结奋斗。这既高度概括地回答了中国共产党人依靠谁、为了谁这个根本问题,又为我们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和寻求了不竭的力量源泉。

   3.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揭示了发展的目标所向

   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具体体现和最终目的就是要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是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性质、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所决定的,也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立场所决定的。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关心和注重民生,坚持把改革发展取得的各方面成果体现在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上,体现在不断提高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上,体现在充分保障人民享有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权益上。胡锦涛同志一再强调: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最高要求,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核心位置,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生活、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这不仅使发展为了什么的目标指向清晰明白,而且深刻揭示了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之间的辩证关系。①

  三、怎样发展:从世界观和方法论意义上作出了科学回答

   发展是一个复杂的历史过程,既需要从世界观上去解决怎样看待发展的问题,也需要从方法论上去解决怎样发展的问题。不同历史时期,发展的内涵和要求不同,科学的方法论至关重要。科学发展观根据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高屋建瓴,统筹全局,科学回答了我国进入发展关键期、改革攻坚期、矛盾凸显期怎样有效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一系列根本性问题,充满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精神。

   1.全面协调可持续,反映了科学发展的基本要求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认为未来理想社会是社会生产力高度发达和人的精神生活高度发展的社会,是人与人和谐相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社会。科学发展观高度概括总结对规律的认识,把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科学发展的基本要求。胡锦涛同志对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基本要求作了精辟论述:全面发展,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协调发展,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科学发展观坚持辩证唯物的两点论和重点论,强调发展的全面性,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坚持唯物辩证法普遍联系原理,强调发展的协调性,正确处理各种复杂矛盾,解决发展中出现的不平衡问题;坚持唯物辩证法事物发展原理,强调发展的可持续性,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实现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我们有了科学发展观提出的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基本要求,也就有了使发展始终沿着良性发展轨道健康运行的根本指南。

   2.统筹兼顾,反映了科学发展的根本方法

  社会是一个复杂而庞大的系统,既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个方面与环节,又有中央、地方两大关系,还有个人和集体、局部和整体、当前和长远利益关系,更有工业和农业、城市和农村、沿海和内地、效率和公平等相互关系,同时还有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两个大局的相互关系,其中任何一个方面的关系出了问题,都可能影响,甚至阻滞发展。科学发展观科学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深刻把握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规律,把统筹兼顾作为科学发展的根本方法。胡锦涛同志对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作了精辟论述:正确领会和全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善于在推进经济发展的同时兼顾各个方面的发展要求,把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及各个环节统筹好、协调好,使之相互促进、相互支撑,实现良性互动。科学发展观强调要总揽全局、统筹规划,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全面推进、重点突破,兼顾各方、综合平衡,这些都是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方法在现代化建设中的具体运用。我们有了科学发展提出的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也就有了实现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制胜法宝。

   3.求真务实,反映了科学发展的实践属性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不仅在于它是科学的理论,同时也在于它深深植根于生产力的社会实践之中。科学发展观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一个最鲜明的特点就是它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继续深化改革开放,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这是切实抓好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的根本要求,同时也是科学发展本身的应有之义。科学发展观体现了实践发展的需要,从而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强大思想武器,同时也正因为科学发展观注重求真务实,从而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产生出巨大的指导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讲,回答好“如何发展”这一重大课题,科学发展观在理论联系实践方面也给予我们方法论上的启迪和指引。

  四、科学发展观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成为迄今为止最先进的理论,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它运用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用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实践,包括对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创造性运用,是我们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奥秘。可以说,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解决当代中国发展问题,是科学发展观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发展作出的重大贡献,这一贡献也包括对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进一步丰富发展。

  科学发展观创造性地回答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什么是发展、为谁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党在指导思想上的又一次与时俱进,是对马克思主义发展理念的重大创新。科学发展观以丰富的思想内涵和严密的内在逻辑构成了一个系统的科学理论,这一理论在哲学意义上也依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有着重大创新,理所当然成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因此,深刻领会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世界观和方法论去理解和把握,也是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的重要任务和内容。

第4篇: 党史中有哪些科学方法

科学方法论论文关于科学方法的论文

科学发展观: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摘要〕 围绕“发展”这个主题,科学发展观从世界观和方法论意义上,创造性地回答了什么是发展、为谁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深入阐述,论证了党的十七大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这一重大命题。

  〔关键词〕 科学发展观;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

  党的十七大全面深刻地阐述了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提出了“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这一重大命题,这不仅阐明了科学发展观在统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处于指导思想的地位,而且阐明了科学发展观继承发展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学说在哲学层面所作出的重大理论贡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孕育、形成、发展着科学发展观这一当代马克思主义的最新理论成果,同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巨大成功不断证明了科学发展观的正确性。这一建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上的最新成果,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学说,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从而成为引领全党全国人民在战胜各种困难和挑战中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向前发展的指导思想。

  一、什么是发展:从世界观和方法论意义上作出了科学回答

  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之一。科学发展观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立足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科学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规律,借鉴吸收国外发展理论的有益成果,科学回答了“什么是发展”这一当代中国的主题。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深刻揭示了发展的本质。

  1.发展是“第一要义”,阐明了发展的决定性作用

  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认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首先是生产的发展史,生产力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人类社会一切经济形式、生产关系、社会制度变化演进的基础和根源,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科学发展观把发展作为第一要义,是深刻分析当代人类发展进程和当代中国实际得出的科学论断,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已成为时代的主题。人类社会正在经历深刻变革,各国之间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竞争空前激烈。历史一再表明,抓住机遇加快发展,落后的国家和民族就可能实现发展的新跨越,走在时代前列,而丧失发展机遇,原本强盛的国家和民族也可能成为时代的落伍者。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加速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中。“能不能抓住新机遇、解决新问题、实现新发展,是对我们党的执政能力的重大考验,也是对我们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大考验。”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准确把握时代特征和中国国情,继承和发展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在反思我国社会发展的得失,借鉴吸收国外发展教训和相关理论的基础上,鲜明提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强调发展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发展是“第一要义”的科学论断,为我们牢牢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一心一意谋求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根基。

  2.发展要“又好又快”,阐明了发展的内在要求

   什么样的发展才是真正的发展,这是长期困惑整个世界的根本性问题。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发展是质变和量变的统一,良性的发展既要注重量的增长,更要注重质的演变,发展方式对于推进良性发展至关重要。科学发展观强调第一要义是发展,同时把又好又快作为发展的必然要求,这对什么是发展在认识上有极大的理论提升。

   科学发展观认为,象中国这样一个亟待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大国,发展过程更需要科学性。发展绝不仅仅是经济总量的快速增长,而且更为重要的是经济发展方式和产业结构质的飞跃,是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中国的发展必须又好又快,二者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必须正确理解和把握好与快的辩证关系,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改革开放三十年,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综合国力极大提升,同时也存在一些比较严重的问题。如经济发展方式粗放,资源消耗过大,环境污染严重,发展不平衡,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等。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党提出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其根本着眼点就是为了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又好又快’,体现了发展主体和目的的统一,体现了发展的质量、效益和速度的统一,体现了经济建设与人口增长、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的统一,反映了统筹兼顾经济社会各个方面、各个层次协调、均衡发展的要求,反映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的要求。” 科学发展观强调“又好又快发展”深刻反映了科学发展的内在规律,为我国紧紧抓住发展机遇实现综合国力整体跃升指明了必由之路,在理论和实践上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指导方针。

  3.发展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总钥匙”,抓住了解决发展症结的关键

  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都是在矛盾运动中发展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人类史上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尤其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落后的社会生产满足不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的矛盾将长期存在,不能有效解决这个矛盾,发展就会严重受阻,甚至停滞,更谈不上真正的发展。科学发展观高瞻远瞩,从全局高度提出“发展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总钥匙”,这就从世界观和方法论上为我们提供了思想武器。

  胡锦涛同志指出“我们党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发展中大国领导人民进行现代化建设,能不能解决好发展问题,直接关系人心向背、事业兴衰。”我们党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把致力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为发展的根本目标,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奋斗,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发展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存在这样那样的矛盾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是新形势下如何继承、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发展学说的历史新课题。为此,科学发展观既坚持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坚持发展才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又强调生产关系对生产力、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强调社会公平正义的基本原则,通过改革开放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既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又强调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所构成的“四位一体”推进;既坚持着眼于经济文化社会的发展进程,又注重不断满足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科学发展观正是用发展的办法有效解决发展中的问题,从而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找到了解决纷繁复杂的矛盾和问题的“金钥匙”。

  二、为谁发展:从世界观和方法论意义上作出了科学回答

   发展为了什么是关于发展的一个根本性问题,也是发展的本质特征。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要的也是最核心的问题,就是要回答好“为谁发展”这个问题,科学发展观正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法的基本原理,进一步体现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我们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从而对发展进行更为深刻的诠释。

  1.发展为了人民,揭示了发展的目的所指

中国共产党致力于为最广大的人民群众谋利益求发展,这反映了我们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也反映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价值取向,是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分水岭和试金石。科学发展观强调“核心是以人为本”,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胡锦涛同志一再强调:我们的事业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人民群众的利益需求也在发展。实现群众的愿望,满足群众的需要,维护群众的利益,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发展的过程。我们要细心体察群众愿望和利益要求的变化,使我们的政策措施更全面、更准确地反映群众利益,使我们的工作更好地、更有力地体现群众的利益。在科学发展观指引下,中央要求全党始终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从而把发展的每一项事情都落实到具体地为人民利益而工作上。特别是在新的发展时期,面临着很多发展中的困难和挑战,科学发展观要求坚持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顺应各族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把发展的目的真正落实到满足人民需要、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上。这就使发展的目的指向既贯穿了马克思主义发展学说的精髓,又融入了时代发展的新内涵。

   2.发展依靠人民,揭示了发展的动力所在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是社会发展的主体和动力源泉。科学发展观强调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主体,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者,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推动者。科学发展观要求充分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人民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最大限度地集中全社会全民族的智慧和力量,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亿万群众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胡锦涛同志一再强调: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最广泛地动员广大人民群众为实现自己的利益和美好生活而团结奋斗。这既高度概括地回答了中国共产党人依靠谁、为了谁这个根本问题,又为我们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和寻求了不竭的力量源泉。

   3.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揭示了发展的目标所向

   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具体体现和最终目的就是要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是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性质、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所决定的,也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立场所决定的。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关心和注重民生,坚持把改革发展取得的各方面成果体现在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上,体现在不断提高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上,体现在充分保障人民享有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权益上。胡锦涛同志一再强调: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最高要求,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核心位置,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生活、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这不仅使发展为了什么的目标指向清晰明白,而且深刻揭示了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之间的辩证关系。①

  三、怎样发展:从世界观和方法论意义上作出了科学回答

   发展是一个复杂的历史过程,既需要从世界观上去解决怎样看待发展的问题,也需要从方法论上去解决怎样发展的问题。不同历史时期,发展的内涵和要求不同,科学的方法论至关重要。科学发展观根据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高屋建瓴,统筹全局,科学回答了我国进入发展关键期、改革攻坚期、矛盾凸显期怎样有效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一系列根本性问题,充满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精神。

   1.全面协调可持续,反映了科学发展的基本要求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认为未来理想社会是社会生产力高度发达和人的精神生活高度发展的社会,是人与人和谐相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社会。科学发展观高度概括总结对规律的认识,把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科学发展的基本要求。胡锦涛同志对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基本要求作了精辟论述:全面发展,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协调发展,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科学发展观坚持辩证唯物的两点论和重点论,强调发展的全面性,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坚持唯物辩证法普遍联系原理,强调发展的协调性,正确处理各种复杂矛盾,解决发展中出现的不平衡问题;坚持唯物辩证法事物发展原理,强调发展的可持续性,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实现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我们有了科学发展观提出的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基本要求,也就有了使发展始终沿着良性发展轨道健康运行的根本指南。

   2.统筹兼顾,反映了科学发展的根本方法

  社会是一个复杂而庞大的系统,既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个方面与环节,又有中央、地方两大关系,还有个人和集体、局部和整体、当前和长远利益关系,更有工业和农业、城市和农村、沿海和内地、效率和公平等相互关系,同时还有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两个大局的相互关系,其中任何一个方面的关系出了问题,都可能影响,甚至阻滞发展。科学发展观科学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深刻把握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规律,把统筹兼顾作为科学发展的根本方法。胡锦涛同志对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作了精辟论述:正确领会和全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善于在推进经济发展的同时兼顾各个方面的发展要求,把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及各个环节统筹好、协调好,使之相互促进、相互支撑,实现良性互动。科学发展观强调要总揽全局、统筹规划,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全面推进、重点突破,兼顾各方、综合平衡,这些都是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方法在现代化建设中的具体运用。我们有了科学发展提出的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也就有了实现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制胜法宝。

   3.求真务实,反映了科学发展的实践属性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不仅在于它是科学的理论,同时也在于它深深植根于生产力的社会实践之中。科学发展观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一个最鲜明的特点就是它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继续深化改革开放,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这是切实抓好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的根本要求,同时也是科学发展本身的应有之义。科学发展观体现了实践发展的需要,从而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强大思想武器,同时也正因为科学发展观注重求真务实,从而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产生出巨大的指导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讲,回答好“如何发展”这一重大课题,科学发展观在理论联系实践方面也给予我们方法论上的启迪和指引。

百度文库 -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四、科学发展观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成为迄今为止最先进的理论,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它运用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用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实践,包括对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创造性运用,是我们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奥秘。可以说,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解决当代中国发展问题,是科学发展观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发展作出的重大贡献,这一贡献也包括对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进一步丰富发展。

  科学发展观创造性地回答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什么是发展、为谁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党在指导思想上的又一次与时俱进,是对马克思主义发展理念的重大创新。科学发展观以丰富的思想内涵和严密的内在逻辑构成了一个系统的科学理论,这一理论在哲学意义上也依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有着重大创新,理所当然成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因此,深刻领会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世界观和方法论去理解和把握,也是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的重要任务和内容。


推荐访问:中有 党史 集合

热门排行

党史学习的背景4篇

党史学习的背景4篇党史学习的背景篇1中国共产党仅仅依靠人民,带领新中国迈过一道又一道坎坷,取得一

2023年学习党章11篇

学习党章这次党章修改,体现全党意志,符合时代要求,顺应党心民心,非常及时和必要。党章修改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与时俱进的理论勇气,必将为全党在新的历史...

党史小故事50字范文(通用3篇)

故事:在现实认知观的基础上,对其描写成非常态性现象。是文学体裁的一种,侧重于事件发展过程的描述。强调

从小学党史永远跟党走活动方案(全文完整)

“从小学党史、永远跟党走”主题教育活动方案大力营造庆祝建党100周年的浓厚氛围,进一步激发广大师生“爱党、爱国、爱岗和敬业奉献”的工作热情,不断推动各项...

党员活动日方案 2022年学党史主题教育“党员活动日”实施方案

2021年学党史主题教育“党员活动日”实施方案以学党史主题教育为契机,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学党史、悟思

党史学习教育工作总结

党史学习教育工作总结自中央决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以来,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学习党史的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以及中共广元市朝天区委庆祝中国共产党成...

党史学习读书笔记13篇

党史学习读书笔记13篇党史学习读书笔记篇1学习党史,是为了不忘初心。从1921到2021,时间跨

党史学习教育七个重点内容7篇

党史学习教育七个重点内容7篇党史学习教育七个重点内容篇1大家好!细读中国共产党党史,我深感当

开展党史教育学习实施方案6篇

关于开展党史教育学习实施方案根据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和《关于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通知》精神,以及省市委印发的通知》要求,现就组织开展党史

党史故事《抗疫英雄张定宇》演讲稿

党史故事《抗疫英雄张定宇》演讲稿大家好,很荣幸能够参加“薪火传承映初心,百年党史大家讲”活动。今天我要讲的是抗疫英雄张定宇的故事。00年的春节本应是欢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