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事护理读后感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叙事护理读后感,供大家参考。
《叙事护理》读后感
随着社会的精神文明进步,医学上对人文关怀的关注度也在逐步提高,初 步接触叙事护理是在参加了医院的叙事护理心理学习小组,学习的初衷本着是让自 己多学习些心理知识来自用或者帮助身在特殊时期的孕产妇们,在今年 8 月份的心 理咨询师培训课程中接触到叙事的一些名词:焦点、改写、支线故事、外化、重构 等等,看到其他成员可以游刃有余的使用各种技巧在小组中参加治疗,叙事对我来 说还是那么遥不可及这更加激发我想了解叙事的好奇心。
从打开书扉的一刻便欲罢不能的想一口气读完,李春老师通过生动的语言 和鲜活的临床案例自然交谈般由浅入深告诉我们叙事的概念、叙事精神、核心理 念、叙事技巧以及在案例中是如何运用的,读完全书使懵懂的那个我茅塞顿开。要 想写些感想发现还是像茶壶里煮饺子,于是又将思路不断地梳理,不断的反刍这些 知识,才开始渐渐明白。
在书中我看到了因肥胖而辍学的虎子,因父亲住院不断挑剔医护人员的女 儿,因母亲春节手术不愿回国探望而被大家诟病的大女儿,如果没有叙事精神,那 我看到的只有一条悲惨的主线故事。虎子荒废学业枉费母亲的一番教育苦心,女家 属如此尖锐多疑,大女儿弃病母不顾有违孝道……正如我学习了叙事治疗,每一个 问题的背后都是有故事的,每一个故事都可能被改写的,只要我们带着谦卑,好 奇,尊重的叙事态度去发现故事中的例外事件,通过外化、解构、改写、撼动自我 认同来完成生命的.重塑,那故事的结局便会是另外一番风景。
护理工作是重复、枯燥乏味的,重复的工作性质使得我们变得焦躁缺乏耐 心,我们不仅呵护着病患的躯体健康更要与他们的心理、精神、心灵打交道。在临 床中每天都会面临不同层次的患者及他们的家属,无论于我们或者病人主线故事都 是悲惨的,叙事的学习让我知道问题的背后还有故事需要去解构,护士要更加注重 患者的情结、感受、体验,交换立场用心发现他们故事的例外事件,再形成支线故 事,形成新的自我认同,现在未来相互迁移完成一场自身文化的革命,那我们的工 作似乎变得更加有深度,使我们更加有成就感。
服务生命难免与生死相交,有幸我来到了产科,新生命的降临时是美好 的,是希望,是勇敢,当面对死亡的时候每个人都会显得那么苍白无力、无所适 从,死亡是无法改变的。当我们有了叙事精神面对死亡的终结我们对它的态度是可 自行选择的,我曾经看到过那本书《追逐日光》的作者尤金*奥凯利他成为自己死 亡的 CEO,选择死亡的过程不是等待而是做好准备的去迎接,精心选择葬礼上的鲜 花,和朋友、亲人、爱人告别,他颠覆了所有人对死亡的认识,没有太多的恐惧和 压抑,他成为一个楷模,他选择有意识的构建了自己最后的生命,改变了人生。
经历过当母亲的角色之后相信每一位宝妈都会深有体会,那就是情绪的波 动较大,正是有了这样的经验和感受,在工作中遇到产后情绪低落的产妇时,我会
很快的注意到她,利用输液和治疗的时间主动和她们聊上几句,通过分娩的成功和 家人的悉心照顾来增加产妇的价值感和自信心,也是一种自我认同的改写,使她们 有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家人尽快投入到母亲的角色照顾新生儿,我在工作中也会有情 绪不佳的时候,这时很难与生活分的很清楚,走进病房后她那清晰的笑脸迎接我, 正是我的宣教和指导促使她在哺乳中或恢复等等方面获得的进步,顿时觉得乌云散 去,或许就是这样一次次不起眼的交谈使得她们能轻松下来能更好的去配合我做护 工作,使得我们超过了一般的医护关系,更像是逐渐在走近的一对朋友,这正体现 了叙事中的双向关系。
学习了叙事,家庭生活和孩子的教育中也可以运用叙事的理念,多去观察 问题背后的孩子,体会孩子的`感受和想法,就会明白问题就是问题而不是孩子。
未来的家庭模式规划,孩子成长为一个我们期待的人,与父母的言传身教离不开, 孩子的情感依附于我们,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成长有潜移默化的作用,这需要我们把 夫妻关系,与孩子的相处关系把握好,怎样做一位合格家长注重孩子的人格健康, 我还需要学习也正在摸索中,这本书的精华会再细细的咀嚼然后吸收利用。相信会 对我以后的个人人生规划有很大的帮助,我正走在被自己治愈,被自己激励和自救 的路上,这本书告诉我前面的风景如何与现在的构建有关。
我们身处知识大爆炸,变化节奏快的社会环境中,不仅需要强壮的身体更 需求心灵上的幸福,这需要我们不断发掘对生活的渴望与好奇,对生命的尊重与敬 畏,找到与大环境自然相处的方式,探索自我认同与社会文化关系,最近非常喜欢 《红拂夜奔》中的一句话:"一个人只拥有此生此世是不够的,他还应用有诗意的 世界"那个诗意的世界因个人差异的理解而看到的层次不一样,于大环境提高人文 关怀,于个体提高自我修养,让每个生命能被理解、尊重、善待,愿幸福滋养着生 命静待花开,我们不仅仅只有此生、此世。
上一篇:(精选文档)景阳冈读后感4篇